ENGLISH 邮件系统
  • 图片新闻

学院举办第三十七期至真讲坛-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常凌乾博士讲座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6-04-19 浏览次数:2111

2016418日上午10:00,应我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所陈枫副教授邀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常凌乾博士在邵科馆一楼接待室作了题为“Nano-Electroporation Chips for Controllable Cell Reprogramming and Intracellular Sensing ”的精彩讲座。

报告会上,常老师首先从纳米电穿孔、细胞重编码、细胞内传感三个方面展开阐述。着重讲述了芯片制备工艺、电穿孔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BEPMEPNEP三种技术,其中详细分析了这三种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优缺点。其博士课题就是将二维NEP做成三维NEP,从而把基因物质送到细胞中。接下来,常老师为我们介绍纳米通道的设计和制作以及如何构成三维纳米芯片阵列。这种纳米电穿孔芯片可用于可控细胞重编码和细胞内传感,从而为再生医学提供了一条途径。最后师生们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整个报告内容深入浅出,在座的师生们都受益匪浅。

常凌乾博士,19869月出生。2008年在大连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11年在中科院电子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硕士学位;2016年初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生物医学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主要包括,Micro-/Nano-fabrication, Micro-/Nano-scale Bio-chip, Biosensors.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no Letters, Small, Nanoscale, Lab Chip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5篇(含在审论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共14篇(IF > 10论文3篇,IF > 5论文9篇),并撰写英文专著一章。担任SCI期刊Computer in Biology and Medicine编委和European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副主编,并担任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Nano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等十几个学术期刊审稿人。曾获2011University Fellowship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12 – 2014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Fellowship, 以及2015Ohio State University博士研究生最高奖Presidential Fellow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