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叶长辉教授团队在《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杂志发表关于柔性发光材料研究的封面文章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7-12-14 浏览次数:2690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叶长辉教授团队与湖北大学何云斌教授、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等研究团队合作,在可编织、可穿戴的柔性电致发光纤维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在《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Coaxial-Structured Weavable and Wearable Electroluminescent Fibers”的研究论文,并被选为杂志当期的封面。全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lm.201700401/full。论文第一作者为叶长辉教授指导的联合培养硕士生,浙江工业大学为共同通讯作者单位。《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是材料科学TOP一区期刊,首个影响因子为4.193,由德国Wiley出版社出版。作为Advanced Material家族系列的子刊,具有世界顶级的遴选标准和影响力。该期刊是一个跨学科、同行评议、高品质、高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期刊,主要刊登材料科学和电子磁性材料、物理和工程领域高水平原创论文,包括物理、电子和磁性材料、自旋电子学、电子学、器件物理和工程、微纳米机电系统以及有机电子产品。

可编织柔性发光材料具有质轻、适形、可延展等优势,在智能穿戴电子产品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比于普通电子设备难集成、易损坏、能耗大等不足,可编织、可穿戴电子设备优势明显,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及产业界的关注热点。目前,柔性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较低、力学稳定性较差,亮度不均匀。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研究团队在已有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材料研究基础上,结合弹性体纤维材料以及无机电致发光材料,构筑了多层核壳结构的柔性可编织、可穿戴电致发光纤维材料,在相同的驱动电压下,实现了更高的发光强度,更好的力学稳定性,以及更优的亮度分布。

研究展示了由不同发光颜色的纤维材料构成的织物实物图,可以通过发光材料的搭配,实现绚丽的颜色效果。与文献中报道的柔性电致发光材料相比,长时间连续发光以及反复弯折测试结构表明,团队研发的纤维结构电致发光材料性能更稳定,相同驱动电压下亮度更高、发光强度空间分布更均匀。有趣的是该材料即便在汗液浸渍的情况下,发光性能也不受影响。研究发现,银纳米线电极材料的优异的导电性及柔韧性,是提升可编织电致发光纤维材料性能的关键。团队研发的发光纤维材料在可穿戴电子产品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