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动态
论坛时间:2014年4月17日(周四)上午9:00-11:30
论坛地点:邵科馆一楼圆廊会议室(浙工大朝晖校区)
论坛内容:
一、学术报告
1. 高 超 教授(国家杰青):石墨烯(宏观组装)研究进展
2. 李勇进教授(钱江/省特聘专家):离子液体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3. 陶新永教授(钱江特聘教授):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二、大家畅所欲言,共话青年学术成长
欢迎广大从事材料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年学者联盟
2014.4.15
附:1、“材料领域青年学者学术论坛”介绍
2、报告人简介
附件1
“材料领域青年学者学术论坛”介绍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创新源头。“新学院、新青年、新气象”,为了更好地发展、提升我校在“材料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地位,服务学校提升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能力的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大青年学者(学院50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教师占76%,“70后”教师占76%,有海归背景的占36%)在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自发组织、发起,定期开展“材料领域青年学者学术论坛”,为我校材料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青年人提供研讨材料及交叉领域前沿问题、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观点的交流平台。
为更好地活跃学术氛围,激发创新灵感,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材料领域青年学者学术论坛”每两周举办一次,以学术沙龙的形式,邀请院、校内外青年才俊、企业研发主管参加。论坛一般不设严谨的学术报告,由相同、不同科研方向的青年人一起自由讨论。参加人员,以校内青年教师为主,外请嘉宾为辅。鼓励材料、化工、海洋、生环、药学、建工、理学等学院的年轻人通过交叉合作,将科研工作做得更好(要么顶天,要么立地),为学校“大材料”领域的人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件2:报告人简介
高超,男,土家族,1973年1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化学及超支化聚合物、石墨烯宏观组装。
199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工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同校精细化工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2年8月被评为副教授。2003年11月至2006年8月先后在英国Sussex大学化学系Harold W. Kroto爵士实验室(因发现C60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日本Toyo大学Toru Maekawa教授组、德国Bayreuth大学Axel H. E. Müller教授组做访问研究、博士后研究、合作研究和洪堡学者研究。2008年3月加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同年7月被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化学及超支化聚合物研究,在包括Nat. Commun.,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Sci. Rep., Prog. Polym. Sci.等在内的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收录文章近100篇,被他引3500余次,H因子31,共同主编由Wiley出版的英文专著一本(Hyperbranched Polymer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成果石墨烯纤维结入选《自然》2011年度图片,碳海绵打破最轻固态材料的世界纪录,被《自然》及多家科普杂志高度评价。担任国际期刊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的地区主编。
曾获得奖励和荣誉:
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第十二届浙江省青年科技奖
2012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首届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
2011年: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
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R3)
2007年: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R3)、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04年:第九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2003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
![]()
李勇进,男,1973年11月生,工学博士,浙江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浙江省级专家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塑料工程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化工协会理事。研究领域:高分子成型加工新方法、绿色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高分子凝聚态物理、高分子能源材料等。
199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99年起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高分子科学家颜德岳教授,2002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资助在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高分子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1月起受聘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正式研究员,2008年1月成为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终身研究员,2011年4月受聘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2010年5月获得第18届日本筑波化学生物奖。先后主持完成日本经济产业省NEDO重大项目子课题、日本文部科学省科研费等纵向科研项目,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完成10余项横向企业课题研究,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一项。部分研究成果由日本新泻机械株式会社和日本井元制作所工业化,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亿日元。
申请美国、日本及中国专利46项,其中日本授权专利16项,美国授权专利4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5项。先后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 Macromolecules, Polymer Chemistr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S Applied Interface and Materials,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被他人引用超过1200次。
![]()
陶新永,男,1979年9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研究领域:无机功能材料合成、微结构及应用研究。
200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系,同年进入浙江大学材料系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2007年4月加入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机械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10月加入浙江工业大学化材学院材料系。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项。截至2014年4月,共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9.0以上论文9篇,研究成果得到Science Daily、New Scientist、Nature Nanotechnology、RSC、Discovery News、Nanowerk多家专业媒体关注和亮点报道。据web of science检索,其论文被引用1100余次,H因子为20。应邀担任《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Carbon》、《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