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钙钛矿量子点发光显示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报 告 人:南京理工大学 曾海波 教授
报告时间:2018年4月13日(周五)下午15:00
报告地点:子良B-4会议室
邀请人: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陶新永 教授
报告人简介:
曾海波,新型显示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光电材料所所长。先后入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基金。
面向光电显示与能源关键问题,长期从事量子点(氧化锌、碳点、全无机钙钛矿)的理论设计、可控合成、发光/光伏特性、发光器件与太阳能电池研究。获授权专利20项,发表SCI论文255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JACS、Angew. Chem.、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影响因子10以上期刊论文60篇;SCI引用12000次,2017年3100次,ESI-1%高被引论文40篇,H因子60。2010年提出了氧化锌量子点蓝色发光的缺陷态机制,单篇引用超过1000次(Adv. Funct. Mater. 2010, 20, 561),共同获得安徽省科技一等奖。2014年底理论发起了“锑烯”二维材料领域(Angew. Chem. 2015, 54, 3112),《自然》专题评论为“新型二维光电材料”。2015年发展了全无机钙钛矿及其量子点LED,被《科学》等评价为“率先(first)”、“发展了(developed)”、“发起了(initiated)”、“开启了(opened)”,单篇引用500次(Adv. Mater. 2015, 27, 7162),获得中国照明学会“LED首创奖”金奖,已成为新型显示领域前沿热点方向。
报告内容简述:
显示器是电视、电脑、手机等一系列电子设备的关键组件。经过第一代电子管显示,当前正处于由第二代氮化镓蓝光LED液晶显示到第三代新型显示的变革之中。第三代显示的主要特征将是柔性与超高清。至于方案,正如《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7版)》所述,OLED、QLED、μ-LED等处于激烈竞争发展之中。
从新型显示需求角度看,相对于经典的量子点,刚刚兴起的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具有光致发光外量子效率接近100%、发光颜色超纯(半高宽小于20 nm)、发光无闪烁等优点,在超高清晰度的柔性显示中极具优势。2015年5月,新型显示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发展了第一批该体系红绿蓝三基色QLED,观察到三基色电致发光半高宽均小于25 nm的重要优势,展示了在未来高清晰度量子点显示领域的应用前景。随后,国际上掀起了相关研究的热潮,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尤其是该体系走向显示应用的关键问题已成为研究焦点,比如室温合成、效率、稳定性、制程等。本次报告将介绍本领域的起源、关键问题及新型显示重点实验室的部分针对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