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第五十三期至真讲坛-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杜娟、詹清峰研究员讲座通知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7-04-06 浏览次数:2275

报告一:磁性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及生长机制研究

报告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杜娟 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报告时间:2017412日(周三)下午14:00

报告地点:子良B4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杜娟,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中南大学获材料学硕士学位,200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200711月至200810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代尔夫特技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2月至20107月,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7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入选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2015年晋升第一层次);同时入选宁波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5计划随团引进人才2012年获得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4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长期从事磁性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研究,目前为止已在Nano.Lett.Phys.Rev.BAppl.Phys.Lett.Nanoscal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 引用次数600余次,h指数12。申请发明专利15项,5项已授权。多次在全国磁学会议及国际磁学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并担任分会主席。目前承担国家重大“863计划子课题、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人事部留学回国择优支持等多个项目,是宁波市重点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报告内容简述:

磁性纳米颗粒在高性能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磁流体、磁催化、高密度存储介质以及靶向药物\热疗等医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当磁性材料尺寸达到纳米级后,其磁特性不同于常规的磁性材料,其原因是与磁相关的特征物理长度恰好处于纳米量级,例如:磁单畴尺寸,超顺磁性临界尺寸,交换作用长度,以及电子平均自由路程等大致处于1-100nm量级。当磁性体的尺寸与这些特征物理长度相当时,就会呈现反常的磁学性质。磁性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其分布会对其本身的各种物理参数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居里温度、矫顽力以及饱和磁化强度等磁性。然而目前由于实验手段的制约,对纳米颗粒的生长机理、尺寸和形貌控制的研究有限,这极大的制约了其在应用领域的进展。报告将详细介绍宁波材料所纳米磁性材料研究团队在磁性纳米颗粒的尺寸、形貌等方面的可控制备及其生长机理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报告二:磁电子材料与器件发展的新趋势及其研究

报告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詹清峰 研究员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报告时间:2017412日(周三)下午15:00

报告地点:子良B4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19942001年在兰州大学物理系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学士与硕士学位,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2010年期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固体物理与磁学实验室、美国华盛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研究工作;20109月起,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科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柔性磁性薄膜与器件的研究,发表SCI论文7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5项;担任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担任ACS NanoNanotechnology等期刊的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项、优秀青年基金一项,中科院仪器功能开发项目,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等项目。

 

报告内容简述:

1988年,巨磁电阻效应的发现标识着磁电子学的诞生,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基于磁性金属薄膜的磁电子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存储、传感等领域。近年来,磁电子学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例如,柔性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磁电子器件柔性化的要求,如何在弯曲或拉伸等形变状态下性能不发生改变是柔性磁电子器件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同样,基于磁性绝缘体的磁电子器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自旋流的传递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从而取代传统的高功耗电流输运传递信息的模式;传统磁电子器件使用多晶交换偏置层实现对磁矩方向的钉扎,单晶外延交换偏置异质结有着理想的界面原子与磁矩的排列,成为研究交换偏置效应的最理想体系。我们针对磁电子材料与器件的柔性化,自旋流导致的新型各向异性磁电阻效应,以及外延交换偏置异质结的各向异性调控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