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学院举办第八十四期“至真讲坛”—美国休斯顿大学姚彦副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周光敏博士讲座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8-05-10 浏览次数:2538

59日上午,美国休斯顿大学姚彦副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周光敏博士来我院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在学院会议室作了题为“Electrolyte Dictated Materials Design for Beyond Lithium Ion Batteries”“Design of High Energy Density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陶新永副院长主持,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报告会上,姚彦副教授简单地讲述了其主要研究工作。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已然重塑了人们的生活,在电动汽车,电子产品中,锂离子电池随处可见。姚彦博士提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就成本和使用寿命而言,锂离子电池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较低的比能量和安全性问题严重制约了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大规模能量存储技术中的应用。具有可替换的电池化学,锂离子电池之外的电池体系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新技术用于得到低成本材料、安全操作、以及更长效的电池性能。然而每一种非锂离子电池化学也有它们不同的功能性挑战,并且有时候这些挑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析。姚教授指出,大多数时候,电池的电解液在材料设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次报告中,姚教授介绍了三种非锂离子电池体系(水系电池,镁离子,全固态电池)中的不同挑战,并且引用对应的例子加以论证。最后,姚教授强调理解这些电池体系各自的问题,并将其与设计新材料的能力相结合,进而解决这些挑战,有助于为制备出更为廉价,安全,高能量的电池提供新思路。

接着,周光敏博士简单介绍了其学习及研究经历,图文并茂地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奥斯特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周博士研究的课题是高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他提到尽管锂硫电池极具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验它的商业化应用之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这次报告中,周博士给大家介绍了锂硫电池的研究背景,从物理限制,化学成键,以及电池构型设计三方面介绍了提高锂硫电池性能的策略,并且着重就金属硫化物的催化作用对于提高硫族活性物质的转化,重新激活死硫以及高能量的锂硅合金/石墨烯复合负极-硫全电池进行了介绍。

报告结束后,师生们就学术报告的内容,与姚彦副教授、周光敏士博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说明: http://www.mse.zjut.edu.cn/ueditor/jsp/upload/image/20180908/1536414367716099025.jpg

                                                             姚彦副教授报告

 

说明: http://www.mse.zjut.edu.cn/ueditor/jsp/upload/image/20180908/1536414367716032155.jpg

                                                           周光敏博士报告

 

姚彦现为美国休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和德州超导中心副教授。他于2008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Polyera公司作为高级科学家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安全和低成本的新型能源存储材料和电池设计,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水系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等。他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Nano Letters 等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和国际专利16个,论文引用超过17000次。多年来受邀在各种国际性学术会议做报告70多次。他获得美国*实验室的青年研究员奖,Robert A. Welch 讲座教授优秀教学奖和Scialog Fellow

 

周光敏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导师为成会明院士和李峰研究员。毕业后前往美国UT Austin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Arumugam Manthiram教授。一年后加入斯坦福大学崔屹课题组博士后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设计制备及能源存储与转换,已发表论文80篇,其中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26篇,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 PNASAdvanced Materials 4篇),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篇), ACS Nano 2篇),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篇),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ACS Central ScienceNano Energy3篇),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篇), Nanoscale, and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篇)等。这些工作已被引用 11500多次(Google Scholar)其中第一作者被引用车超过6800 (17篇文章引用超过1002010年发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 上的文章已被引用1440) 其中2014年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上的论文入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论文,著作书籍Design, Fabric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Nanostructured Carbon Based Materials for High-Energy Lithium-Sulfur Batteries以及书中章节一章 (Graphene Science Handbook), 申请9项中国专利,一个PCT专利和一个美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