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应我院王旭教授邀请,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王晓松副教授来我院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在子良A220会议室作了题为“CpFe(CO)2聚合物:超分子化学和材料”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陶新永副院长主持,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报告中,王晓松老师介绍了超分子纳米技术相关知识。他指出,超分子纳米技术旨在开发非共价合成的功能纳米材料,尽管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该领域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其团队试图通过金属羰基(MC)结构单元的自组装来探索该领域,基于有机金属迁移插入反应(MIR)发展较好,创建了一种新的迁移插入聚合技术(MIP),制备了第一例空气稳定和可加工的金属羰基聚合物。目前MC聚合物和相应的小分子、重复单元的结构类似物的自组装行为的解决方法正在研究过程中。最后,王晓松老师分析了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潜在问题并做了相关探讨。整个报告中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使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报告结束后,在座师生纷纷提问,王晓松老师耐心解答,讲坛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宣告圆满结束。
王晓松,博士生导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滑铁卢化学与纳米技术研究所(WIN)副教授。1990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有机化学专业,199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1998年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1990-1994)担任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研究助理,主要研究聚酯热熔胶领域;(1998-2000)担任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活性自由基聚合和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方面;(2001-2006)担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系研究助理,主要研究有机金属聚合物 、超分子化学和纳米材料领域;(2006-2011)担任英国利兹大学化学学院讲师/ RCUK研究员,主要研究有机金属聚合物和超分子功能纳米材料,(2011-至今)担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与纳米技术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金属聚合物和超分子功能纳米材料。其在双链超分子有机金属聚合物、迁移插入聚合(MIP)、疏水性分子的水性自组装、微乳液外围聚合(MEPP)、超分子化学和纳米材料自组装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发表影响较大的学术论文几十篇。曾在ACS国家会议以及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发表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