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叶长辉研究员来我院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指导工作,并在学院会议室作了题为“柔性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执行院长王旭教授主持,学院其他领导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叶长辉老师的报告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为柔性单晶硅微纳材料及器件,银纳米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及器件,柔性超级电容器及相关器件。其课题组采用金属辅助无电刻蚀技术制备了一系列的硅微纳阵列结构,该硅微纳阵列具有高面密度(>109/cm2),再通过选择性刻蚀,将硅胶滴液无损伤剥离,使其具备柔性,进一步用柔性单晶硅制备了微纳阵列柔性太阳电池。在银纳米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方面,叶老师课题组利用高质量银纳米线涂布液制备出了超长、超长半径比,且电阻均匀的单晶纳米线,该材料以其稳定的性能在可穿戴电子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叶老师课题组还利用柔性超级电容器内阻小,电极不易短路,易与其它平面微型器件集成等特点,制备了新型极化型湿敏传感器,并详细介绍了该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叶老师丰富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在座师生的学习热情,报告结束后,在座师生纷纷提问,叶老师一一解答,讲坛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叶长辉,1973年5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现任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微纳技术与器件研究室主任。
主要从事微纳米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柔性太阳电池、柔性超级电容器,以及其它柔性电子器件等。先后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课题、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百人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企业研发课题多个项目,累积获得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四),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四),安徽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创新奖杰出奖,以及Thomson Reuters卓越研究奖等。
在纳米材料及光电性能等方面研究中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迄今已在 Adv. Mater.、Adv. Funct. Mater.、J. Am. Chem. Soc.、Nano Lett.、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被Science、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Chem. Rev. 等杂志正面引用4500余次。合著英文专著一部、撰写英文著作章节三章。先后有15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担任多个国际期刊杂志的编辑、编委。担任科技部、基金委等项目评审专家,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海外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