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10点,浙江大学徐志康教授来我院进行交流指导,并于子良B4会议室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专题报告。本次报告由执行院长王旭主持,学院其他领导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徐志康教授首先从他的自身经历谈起,讲述了多年来他与基金项目申报的情缘,通过自己申报基金的心路历程启发在座师生要利用基金成为科研的第一步,而不是目的。随后,徐教授循循善诱,逐步引入正题,以自己的丰富经验,对基金项目的组织和申报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和经验技巧。其中着重介绍了申请书的撰写问题。首先是关于书写格式,徐教授指出申请书的格式和排版必须严格符合书写规范要求;其次是关于书写内容,题目、摘要等要有一定的创新性,以解决关键的科学问题。徐教授建议申报课题要注重前期积累,强化研究基础,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要准确到位,研究内容要表达具体,同时预算制定需合理。他着重提醒老师们申请书的准备尽量提前,留有充分的时间和余地请专家评审和修改完善。最后,徐教授以自己申报项目的实例,指导了申请书具体内容的撰写技巧。
整个报告现场气氛轻松愉快,报告内容丰富有趣。结束后徐教授还和在座教师作简短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做了建议与指导,最后本次报告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徐志康,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高分子系系主任。1963年生,1991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现为膜科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J.Membr.Sci.编委,同时兼任国内学术期刊《高分子学报》和《膜科学与技术》的编委会成员、中国膜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层次。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聚合物微滤、超滤和纳滤膜的制备与应用基础;2)膜表面抗污染性能和生物相容性;3)膜表面酶固定化与膜-酶生物反应器;4)膜表面仿生矿化与有机-无机复合膜;5)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及其应用等。十五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863重大专项、1项863探索课题、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课题和2项国际合作课题的研究工作。主编中英文专著各1部,参与出版英文专著8部。在J.Membr.Sci.、Angew.Chem.Int.Ed.、JACS、ACS Appl. Mater. & Interfaces、Adv.Mater.Interfaces、Langmuir、Macromolecules、Chem.Mater.、Biomaterials、J.Mater.Chem.、Chem.Commun.、Macromol.Rapid.Commun.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 (其中SCI收录论文290余篇、影响因子3.0以上论文200余篇、他引6000余次、H-因子48)。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五)、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排名第一),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8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