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起始于1973年创建的腐蚀与防护专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材料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学院的发展愿景是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研究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浙江工业大学第三个进入全球ESI前1%的学科,最新ESI世界排名为前0.131%(截止2025年4月),也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在教育部最新学科评估中位列浙江省属高校首位。学院建有绿色化学合成与转化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先进分离膜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绿色塑料助剂重点实验室、全省先进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功能复合材料与电子封装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高分子聚合材料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超微细合金丝线材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量子信息与智能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日本磁电功能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浙江-俄罗斯(浙江工业大学)金刚石薄膜及其功能器件联合研究中心等高层次科研平台。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浙江省需求导向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基地两个省级教学平台。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国家级人才9人,省级及以上人才65人次,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占比超过20%。现有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67人,在站博士后16人。
学院致力于培养富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业骨干人才和领军人物。学院具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点和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在校生近1500余人,其中本科生55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已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等人才近5000人。
学院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先后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UCLA、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日本冈山大学、日本静冈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海外著名高校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
学院结合学科、人才等优势,已在高分子复合与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电子信息与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等领域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重点研究方向,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5部。近三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联合基金重点、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优青(海外)等国家级项目50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年均承担企业委托项目120余项,年均授权发明专利近100项,近三年人均科研经费突破100万。年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多项成果已发表在Science、Nature正刊,以及Nature Commucation、Nature energy、Science advances、PNAS等国际知名顶尖期刊。拥有各类仪器设备价值近9000余万元,科研和教学实验用房7000余平方米。
学院瞄准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需求,围绕浙江省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的战略部署,建有平湖实体研究院、兰溪研究院、三门研究院和东盛慧谷研究院,与国内160余家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建立了30多个企业联合研究所。
近年来,学生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主赛道金奖等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竞赛奖项近100项。本科升学深造率稳定在50%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97%以上,超过50%的学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中外知名企业或机构,并受到雇主的广泛认可,一大批优秀校友已成长为行业中的科研骨干和管理精英。
2025年4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