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英国伯明翰大学刘昶旭研究员应邀来我院做了题为“Disordered photonics inspired by nature evolution”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会上,刘昶旭研究员首先对光与混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提高光子器件性能的课题引出话题,并且介绍了利用纳米尺度上的破坏性自然现象的实际应用。还通过对混沌谐振腔中轻物质相互作用的合理设计,阐述了如何利用混沌增强光腔存储电磁能量的能力,实现由金纳米粒子组成的黑体系统,将光局部化到衍射极限以上的原理。同时,刘昶旭研究员还与在座师生分享了他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的个人经历,并介绍了其所在课题组的相关情况。报告结束后,在座师生就报告内容与刘昶旭研究员进行了充分交流,刘研究员为大家解答了相关专业问题,使我院师生受益匪浅,报告会受到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刘昶旭,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物理与天文系研究员(Research Fellow)。2008于同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0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6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纳米光学(nanophotonics),无序光学(disordered photonics),超材料(metamaterials)与表面等离子激元光子学(plasmonics)。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Photonics, Nature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X,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等期刊发表论文。主要工作被选为Nature Photonics, Nature Physics封面,并于Nature Nanotechnology受邀采访(In the Classroom)。 纳米粒子黑体工作于2016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最黑的人工材料。相关研究多次被世界主流媒体报告,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每日邮报,独立报、雅虎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