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新闻速递

学院举办第五十三期“至真讲坛”-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杜娟、詹清峰研究员讲座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7-04-13 浏览次数:2092

2017412日下午14:00,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杜娟、詹清峰研究员应邀来我院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指导工作,并在子良B4会议室分别做了磁性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及生长机制研究磁电子材料与器件发展的新趋势及其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胡晓君副院长主持,学院其他领导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杜娟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磁性纳米颗粒在高性能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磁流体、磁催化、高密度存储介质以及靶向药物\热疗等医学领域具有的重要应用前景。然而当磁性材料尺寸达到纳米级后,其磁特性不同于常规的磁性材料,会呈现反常的磁学性质,由于目前实验手段受限,极大地制约了对纳米颗粒的生长机理、尺寸和形貌控制的研究及其在应用领域的进展。尽管如此,杜娟研究团队仍在磁性纳米颗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现了FePt纳米颗粒形貌、尺寸的可控制备;原位观测到了CoPt纳米颗粒的全过程及二维纳米颗粒整列的自组装过程;利用高压蠕变方法获得了晶粒尺寸小于100nm的各向异性NdFeB块体材料。

其后詹清峰研究员从巨磁电阻效应着手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基于磁性金属薄膜的磁电子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存储、传感等领域。近年来,磁电子学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例如,柔性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磁电子器件柔性化的要求,磁性绝缘体的磁电子器件通过自旋流传递信息等。其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努力,设计了一种应力释放结构,获得了性能稳定的可拉伸柔性巨磁电阻自旋阀器件;通过控制反铁磁界面磁结构,有效地控制了外延异质结的交换偏置特性。

整场报告会内容丰富,氛围轻松融洽,杜娟研究员与詹清峰研究员热心解答了在座师生的提问,最后报告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杜娟,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中南大学获材料学硕士学位,200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200711月至200810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代尔夫特技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2月至20107月,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7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入选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2015年晋升第一层次);同时入选宁波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5计划随团引进人才2012年获得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4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长期从事磁性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研究,目前为止已在Nano.Lett.Phys.Rev.BAppl.Phys.Lett.Nanoscal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 引用次数600余次,h指数12。申请发明专利15项,5项已授权。多次在全国磁学会议及国际磁学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并担任分会主席。目前承担国家重大“863计划子课题、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人事部留学回国择优支持等多个项目,是宁波市重点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詹清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19942001年在兰州大学物理系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学士与硕士学位,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2010年期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固体物理与磁学实验室、美国华盛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研究工作;20109月起,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科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柔性磁性薄膜与器件的研究,发表SCI论文7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5项;担任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担任ACS NanoNanotechnology等期刊的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项、优秀青年基金一项,中科院仪器功能开发项目,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