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速递
12月24日上午,中山大学卢锡洪副教授应邀做客我院至真讲坛,与学院相关师生探讨交流了有关“水系电化学储能纳米材料的设计改性与器件研制”的课题。报告在子良B4会议室举行,由曹澥宏教授主持,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卢锡洪副教授主要针对水系储能电极材料的荷质传输、表/界面反应和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理化性质的精确匹配等储能领域科学问题,系统研究金属氧化物和碳基纳米材料的构效关系及其调控规律,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和研制高性能电极材料。报告中,卢老师首先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背景,提出了金属氧化物理论电容高但导电性差和反应活性低的挑战,提出一种氧缺陷调控金属氧化物电容性能的方法。随后详细介绍了金属基复合结构可提升反应可逆性和容量:三维多孔网络结构提高电解液浸润性促进电子离子传输速率增加。然后,对电极-电极与电极-电解液匹配性优化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正负极功函数匹配,电极/电解液界面反应动力学优化和表面电荷调控拓宽器件工作电压等。
学术报告结束后,卢老师和在座师生对学术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随后曹老师和卢老师还提倡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一定要多深入思考。最后,本次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卢锡洪,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2008年6月、2013年6月分别获中山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1.9-2013.5美国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联合博士培养、2013年7月聘为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2015年2月晋升为副教授。
主要从事过新型能源纳米材料与水系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研究工作,在功能纳米碳材料与过渡金属基储能材料和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及锌离子电池研究面取得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包括Adv. Mater. 16篇、Angew. Chem. 2篇、Chem. Soc. Rev. 1篇、Energy Environ. Sci. 2篇、Adv. Energy. Mater. 3篇、Nano Lett. 3篇、Adv. Funct. Mater. 5篇、Chem. Sci. 1篇和Nano Energy 3篇),其中23篇入选为ESI高被引论文。论文被SCI他引9000余次,H因子为55;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 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入选为2016年“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和中国化学会2016-2018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