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学术动态

第123期至真讲坛-华东理工大学张伟安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张远豪讲座通知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9-06-24 浏览次数:3046

报告时间:2019  6月26日(周三)上午1015

报告地点:子良A220会议室

邀  请  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陈思 副教授

 

报告题目一特定结构卟啉高分子的构建及其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报    告   人:华东理工大学 张伟安 教授

图片1.png

个人简介:

张伟安,华东理工大学教授。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2004年,为上海交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讲师;2008-2010年,受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大分子II系进行访问研究,洪堡学者;2011-2012年,受欧盟第七框架(PF7)项目资助在英国利兹大学化学院进行访问研究,玛丽居里学者;2007年-至今,为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构建和应用研究。近五年来,以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55篇,其中包括Prog. Polym. Sci.,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和Macromolecules 等期刊,五年内论文SCI他引1300余次,单篇论文最高SCI他引200余次。


报告内容简述: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相对于化疗、手术、放疗等传统癌症治疗方法,因其具有能够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对正常组织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地青睐。但是在光动力学治疗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光敏剂因受限于药物负载率低、非特异选择性、聚集失活以及肿瘤乏氧等问题,进而导致光动力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近年来,报告人主要围绕以上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工作:基于高分子可控聚合技术,制备了一系列特定结构高分子光敏剂,实现了光敏基元在聚合物大分子结构中定点定量的精准构造;通过含有光敏基元的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了超分子光敏剂自组装体,促进了光敏剂进入肿瘤组织和细胞,实现了光敏剂的有效递送;提出了交替结构降低光敏剂聚集诱导淬灭(Alternating-structure Reducing Aggregation-caused-quenching, ARACQ)的新策略,提升了光动力治疗的效果。

 

报告题目二纳米复合水凝胶在骨修复中的应用

报    告   人:华东理工大学 博士研究生 张远豪

图片2.png

个人简介:

张远豪,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2015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为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是张伟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水凝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通过构建高分子水凝胶支架材料为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提供人造微环境,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与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