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至善故事

榜样材子计划 | 国奖先锋毛静:越努力,越幸运
作者:黄银刚 发布日期:2019-12-30 浏览次数:2834

640.webp.jpg

毛静,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所2017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获2019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三好研究生”荣誉称号。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IF>10,Hot paper)期刊发表一篇论文,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IF=2.8)期刊发表论文一篇,并发表中国专利四篇。在中国·温州第二届国际碳能源材料大会获得优秀青年学子二等奖,校第三十届“运河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项目参与人)。




茫然之中

寻求出路


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毛静也有过迷茫与困惑,从高分子转换到电化学储能,对她而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初见导师时,导师就对她说,研究生阶段一定要多利用实验室资源,多做做课题实验,争取尽快把师兄师姐会的也都学会,这样就能自己独立开展课题研究了。


最开始,她也经常自嘲不应该进入实验室,因为常犯一些低级的小错误。不过师兄师姐们对她很包容,并没有多加责怪,只是安慰说谁都会犯错,鼓励她下次可以做的更好。



微信图片_20191226110850.jpg

▲毛静参加2019年国际能源存储与转化功能材料大会



刚开始面对英文文献的阅读,毛静有些束手无策,但师兄师姐们都非常的厉害,不管是阅读英文文献还是动手能力做实验方面都从容不迫、得心应手,这给她很大的心理压力,一度怀疑自己能力不行。


找导师交流后,她逐渐放宽了心态,原来每一位研究生从开始接触研究到后面入门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她在心里默默下了一个期限,三个月后一定要在文献阅读能力上有所提高。

此后,她跟随师兄师姐加班加点每天坚持实验及阅读到晚上12点,各项能力逐渐提高,成果转化能力也开始变强

微信图片_20191226111159.jpg

▲毛静在2019年国际能源存储与转化功能材料大会作报告


在能力逐步入门后,她也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课题研究,不过,整体实施起来却并不顺利,许多看似可行的方案,始终测不出令人满意的数据,这让她对自己的科研能力产生了怀疑,并对实验研究的方向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周围学长学姐的优秀表现,更是让她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与自卑。这时,导师及时给出了思路方向,建议她试试刚起步的水系镍锌电池,虽然是全新的研究方向,但是毛静干劲满满,原本迷茫的她,此刻前途似乎充满了光明。


源于最初在电化学方面的知识积累,新的实验非常顺利,用一个月时间便证实了方案整体的可行性,也得到了相对令人满意的数据,不过这时已经接近研一的尾声。虽然研一没有发表任何文章,但是却找到了新的方向,她也为此感到高兴。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研一扎实的文献阅读、实验基础,让她厚积薄发,在研二结束前发表了两篇文章。


其中一篇一波三折,虽然实验数据很早就已完成,但后期应期刊要求重新整理数据、改图、顺逻辑、修改撰写的过程却异常艰苦、漫长,但正是导师的高标准、严要求才最终让文章顺利发表。


微信图片_20191226111615.jpg

▲温州第二届国际碳能源材料大会优秀青年学子颁奖仪式(右三为毛静)


尽管经历了四次拒稿,不过最后一次被Chemical Science建议转投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回复审稿意见修改后就成功发表。


谈到这个,毛静认为,补数据,改文章的过程是漫长而又痛苦的,繁琐的实验,整理大量的数据和文献,经常让她熬到深夜。毛静并没有为此感到辛苦,因为实验室的师兄师姐都是这样坚持过来的。

在这里,她非常感谢课题组营造了这样一种拼搏向上的实验室氛围。第一篇文章的顺利发表,给了她后续科研极大的信心。第二篇论文从做实验到论文接收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她坦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研二这一年,她在学术上收获满满,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IF>10,Hot paper)期刊发表论文一篇,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IF=2.8)期刊发表论文一篇,并发表中国专利四篇。在2019国际能源存储与转化功能材料大会青年学者论坛上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获得了优秀青年学子二等奖。


心怀感恩

继续前行


初识工大,是源于一个非常巧合的机会。本科毕业后机缘巧合下选择了曹澥宏老师,回首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毛静非常感谢曹澥宏教授课题组这三年来在学术上对她的支持及帮助,让她从一个科研小白到一个可以独立完成课题的“研究僧”。

微信图片_20191226111458.jpg

▲课题组大家庭集体照(第一排左二为毛静)


她认为自己的成长与课题组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还记得多少个日夜的坚守与拼搏,导师总会及时指引与提供方向。


其次,她觉得良好的科研氛围离不开实验室小伙伴的维护。感谢师兄师姐的点拨与帮助,感谢两位同窗一路上的关心与支持,感谢师弟师妹无条件的帮助。最后,她要感谢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毛静相信,风雨之后才会看见绚烂的彩虹,也正是她这种不放弃、不言弃,在科研道路上的坚持与拼搏,才非常“幸运”地发表了两篇文章。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她也会始终保持这样的态度继续前行。



导师寄语

毛静同学具有较高的自主能动性和执行能力,能较快地从模仿文献阶段进步到自主设计实验阶段,因此在研究生期间展现了较好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上进心,已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2篇,申请专利4项,并在中国·温州第二届国际碳能源材料大会获得优秀青年学子二等奖。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稳重大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运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思想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其能进一步发挥长处,在今后的研究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己。
导师:曹澥宏



同学印象

毛静师姐是一位品学兼优,谦逊低调的人。师姐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时间安排合理,工作效率极高。做实验,看文献,处理数据,撰写论文,永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毛师姐说过,科研是积累的过程!正是研一期间的发愤图强,坚持不懈,才有了如今的厚积薄发,百花齐放。此外,毛师姐还是我们课题组的开心果,在实验室闲暇之余带来许多欢声笑语,营造了良好的实验室氛围!
师弟:郑冬


毛师姐为人热情,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总是挺身而出。她不仅在科研上给与我帮助,在生活中亦是如此。此外,对待科研,毛师姐一丝不苟,勤勤恳恳,每天都有自己的规划,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两篇SCI论文。毛师姐,在科研中还勇于创新,对课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为我们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师妹:冯锦秀


“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不管是科研还是生活,毛静师姐都很好地阐释了这一句话,这也是毛师姐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学术之上的通透和造诣,如陆海潘江,对师弟师妹的帮助与解答也是常有的事。生活中的毛师姐也是一个爱笑、乐观的人,她总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同时她优秀的决策力和执行力更是成为了我们师弟师妹学习的榜样。
师弟:高鑫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