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善故事

毛静,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所2017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获2019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三好研究生”荣誉称号。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IF>10,Hot paper)期刊发表一篇论文,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IF=2.8)期刊发表论文一篇,并发表中国专利四篇。在中国·温州第二届国际碳能源材料大会获得优秀青年学子二等奖,校第三十届“运河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项目参与人)。

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毛静也有过迷茫与困惑,从高分子转换到电化学储能,对她而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初见导师时,导师就对她说,研究生阶段一定要多利用实验室资源,多做做课题实验,争取尽快把师兄师姐会的也都学会,这样就能自己独立开展课题研究了。
最开始,她也经常自嘲不应该进入实验室,因为常犯一些低级的小错误。不过师兄师姐们对她很包容,并没有多加责怪,只是安慰说谁都会犯错,鼓励她下次可以做的更好。

▲毛静参加2019年国际能源存储与转化功能材料大会
刚开始面对英文文献的阅读,毛静有些束手无策,但师兄师姐们都非常的厉害,不管是阅读英文文献还是动手能力做实验方面都从容不迫、得心应手,这给她很大的心理压力,一度怀疑自己能力不行。

▲毛静在2019年国际能源存储与转化功能材料大会作报告
在能力逐步入门后,她也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课题研究,不过,整体实施起来却并不顺利,许多看似可行的方案,始终测不出令人满意的数据,这让她对自己的科研能力产生了怀疑,并对实验研究的方向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周围学长学姐的优秀表现,更是让她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与自卑。这时,导师及时给出了思路方向,建议她试试刚起步的水系镍锌电池,虽然是全新的研究方向,但是毛静干劲满满,原本迷茫的她,此刻前途似乎充满了光明。
源于最初在电化学方面的知识积累,新的实验非常顺利,用一个月时间便证实了方案整体的可行性,也得到了相对令人满意的数据,不过这时已经接近研一的尾声。虽然研一没有发表任何文章,但是却找到了新的方向,她也为此感到高兴。
研一扎实的文献阅读、实验基础,让她厚积薄发,在研二结束前发表了两篇文章。
其中一篇一波三折,虽然实验数据很早就已完成,但后期应期刊要求重新整理数据、改图、顺逻辑、修改撰写的过程却异常艰苦、漫长,但正是导师的高标准、严要求才最终让文章顺利发表。

▲温州第二届国际碳能源材料大会优秀青年学子颁奖仪式(右三为毛静)

▲课题组大家庭集体照(第一排左二为毛静)
她认为自己的成长与课题组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还记得多少个日夜的坚守与拼搏,导师总会及时指引与提供方向。
其次,她觉得良好的科研氛围离不开实验室小伙伴的维护。感谢师兄师姐的点拨与帮助,感谢两位同窗一路上的关心与支持,感谢师弟师妹无条件的帮助。最后,她要感谢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毛静相信,风雨之后才会看见绚烂的彩虹,也正是她这种不放弃、不言弃,在科研道路上的坚持与拼搏,才非常“幸运”地发表了两篇文章。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她也会始终保持这样的态度继续前行。
导师寄语
同学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