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善故事

施巧英,女,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1605班本科生,目前已获得免试攻读厦门大学研究生资格。本科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学业二等奖学金、刘化章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获第16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浙江省新材料设计大赛二等奖,校“运河杯”二等奖等;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申请发明专利两项;曾担任材料学院团学会主席、大材之家活动部部长、成型1605班团支书、拉丁舞协会副会长等职。


业精于勤荒于嬉
做时间的管理者而非囚徒
课余时间更是分秒必争,此时的工作效率出奇得高。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只要合理规划,真的挤挤就会有。

宝剑锋从磨砺出
凝聚团队的力量而非独行
经过大学四年的洗礼,她深知在很多关键时刻,紧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无法达成目标的,“我们需要学会团队协作,只有凝聚团队的力量,困难才真正得以解决”,施巧英如是说道。
在获得全国挑战杯二等奖后,很多朋友都向她送来祝贺,而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她却从不邀功,只谦虚地说这是团队共同努力所获得的荣誉,没有团队的集体付出,我们也不可能得到这样骄人的成绩。从全省几千件、全国几万件作品中冲出重围,她的团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尽管参赛选手藏龙卧虎,他们也没有丝毫畏缩,“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全的准备。”她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达到最好的答辩效果,她带领着团队一次又一次将PPT逻辑打破重塑,一遍又一遍修改答辩文案。
在期末考的间隙,团队成员也要尽可能抽出时间来拍摄、制作视频,花上数个、数十个小时进行编辑、美化。
每一次深夜,键盘仍在哒哒作响,每一次西装革履,都满载队友的执着信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再努力一下”成为了团队最常用的口头禅。

天工人巧日争新
探索生活的可能而非固步
生活总是充满着无限可能,对施巧英来说,天性好玩的她,大学生活自然没有局限于学习和竞赛,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她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华丽的色彩。
从神气十足的院足球队领队,到奔波忙碌的迎新晚会幕后人员,从干训策划的方案设计,到教工生日会的筹备小组,施巧英从小干事做起,一步一步奋进走到台前。
她说:“深知自己能力尚且不足,而我最宝贵的财富还是那一份热爱”。
业务不熟,从头学起;人手不够,主动请缨。作为团学会主席,她操办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与大家一起成长,致力打造材院家文化。
在其位就应谋其职,团学会主席在别人眼里可能仅仅代表着一份荣誉和头衔,但在她眼中,这是一份无尽的责任与担当,时刻提醒着自己要不断努力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