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动态
报告时间:2020年1月17日(周五)上午9:00
报告地点:子良A220会议室
邀 请 人: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陶新永 教授
报告题目一:“从碳中来、到碳中去”石墨烯的高密组装和致密储能
报 告 人:天津大学 杨全红 教授
报告人简介:
杨全红博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领军人才,科睿唯安和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从事碳功能材料、新型二维材料和先进电池研究,在致密储能和锂硫催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副主编,Carbon和Science China Materials等10余份刊物编辑和编委。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他人引用16000余次,H因子70。拥有中国和国际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报告摘要:
解决传统碳材料“做不好”和“做不了”的瓶颈,是石墨烯的重要机遇和历史使命。在报告中,将浅析传统碳材料用于先进电池和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挑战,继而讨论石墨烯所获得的重要机遇;重点剖析致密储能的重要性以及石墨烯用于致密储能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优势;介绍课题组在石墨烯高密组装和高体积能量密度储能材料/器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展望。
报告题目二:煤基低碳分子催化转化
报 告 人:天津大学 李新刚 教授
报告人简介:
李新刚,教授,博导,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催化科学与工程系主任。1993-200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学士、博士学位。2003-2006年在法国IRCELYON研究所和希腊Univ. Patras大学博士后。2007年至今在天津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为能源催化与环境催化,在Nat. Commun.、Chem、EES等期刊发表100余篇SCI论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天津市131人才第一层次、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团队负责人,荣获国际催化理事会青年科学家奖。担任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 (Wiley)、Catal. Today (Elsevier)等SCI期刊副主编/客座编辑/编委、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报告摘要:
根据我国能源分布“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将储量丰富的煤炭经合成气催化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是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储存战略的有效途径。为了实现目标产品的高选择性,李新刚课题组通过费托合成金属钴催化剂与酸性分子筛催化剂的组装和集成,从合成气一步高活性和选择性地制取合成汽油;构建“西瓜籽”结构的包埋型金属钴催化剂,利用空间限域效应阻止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烧结,并通过精确控制钴晶粒尺寸突破ASF分布的限制,实现费托合成产品的可控分布,打破了“具有较大钴晶粒尺寸的催化剂会得到较重费托合成产品”的传统认知;以合成气及其下游产品二甲醚为原料,通过“二甲醚羰基化–乙酸甲酯加氢”反应催化剂的串联式耦合,实现高选择性地合成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