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善故事
让增长学识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杨晓珂深知学习的根本之道,贵于勤奋,但勤奋并不意味着痛苦。初入研究生阶段,杨晓珂对新能源锂电池领域充满了好奇。正是这份求知若渴的好奇心,让做完一天实验的杨晓珂都不禁感慨时间飞逝,忘却了身体的疲劳,只有获得知识后内心的踏实与喜悦,满心期待着明天又能对知识发起新一轮的探索。
该如何学会正确地阅读文献?这是杨晓珂迈出探索的第一步。对于各类不同的文献,杨晓珂总会带着问题和目标去进行阅读。文章是否真正解决了某个问题?还遗留有什么问题?或者有哪些思路还有待扩展?针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升华的过程。对于论文本身,更重要的是去解决问题。以问题导向为核心,研读更多论文的关键段落,进而延伸到文章其他内容,以及相关参考文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这篇论文最主要的缺点或局限是什么?这些缺点或局限在应用上有什么坏处?这两个疑问也是杨晓珂在阅读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只有进行深入思考才会发出质疑,只有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科研创新的素养。杨晓珂深知,在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的同时,养成善于思考、乐于交流、敢于挑战的习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不断地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水平,才能够攻坚克难,追求卓越。
▲ 在实验室称量极片的杨晓珂
让增强实践成为青春创造的源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科竞赛方面,杨晓珂以第一负责人身份荣获第七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铜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第七届中国杭州创业大赛荣获400强。在科研创新方面,参与《高压电沉积无定形碳膜用于金属锂负极保护》科技立项,与导师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题为“Recent development of Na metal anodes:Interphase engineering chemistries determin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的论文一篇。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关于科研,杨晓珂静心思考,不断思索课题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有效实施。实验的推进在于每一个实验想法的创新以及对每一个实验结果的分析。回忆起刚开始装电池的经历,初期阶段因各类实验问题抑或不熟练的手法导致实验失败率很高,于是他不断反思并检查装电池步骤。在导师及师兄师姐的指导下,他反复斟酌各个实验过程,力求每个环节都仔细严谨不出差错,也最终获得成功。在课程闲暇之余,他也持续练习,杨晓珂相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迟早能克服手法上的不足。
“每一个细节都应认真而严谨地对待”。这就是杨晓珂对待实验的态度。小到对实验样品的选择、称量,大到对实验结果的考察、评估。每一个环节都十分注重细节,以降低实验误差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在研一建立好坚实的基础后,到了研究生二年级,杨晓珂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实验,对课题也有了更全面的分析及了解。在此期间,杨晓珂也接触到很多新的分析测试方法,区别于课本中的原理讲解,更多的是要学会其使用方式并灵活运用到自身课题中。一开始也是亦步亦趋,但在师兄师姐的助力下,杨晓珂仔仔细细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剥丝抽茧。虽然有很多无用的数据,但真正的宝藏也藏匿于其中。守得住本心,静下来去思考。思考测试方法及过程是否合理,思考为什么数据和理论设想的有差别,思考真实数据所导向的结论是什么。每当杨晓珂感觉千头万绪的时候,就努力让自己静心思考,与实验数据对白,找到通往成功的方向。
研究生和本科生阶段的实验侧重点截然不同,本科生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其重点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结果相匹配。在研究生阶段,对仪器使用操作是课题展开的基础,分析实验数据是每一个研究生的必备能力,而如何巧妙并严谨地设计实验才是在此阶段所需要掌握的关键因素,以具逻辑性的思维去分析课题,才可以真正地展开相应的研究。
关于科研竞赛,杨晓珂一直认为这是“团队性的“作战”。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晓珂参与到师兄所主持的项目中。师兄们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学习,例如对科研项目的全局把控性,在赛场上沉着冷静的演讲展示等,这都让杨晓珂受益匪浅。以至于研二,在杨晓珂进行项目负责时,他总会回想起当初和师兄们并肩作战的日子。为了准备答辩,杨晓珂组织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努力,一次又一次地对PPT进行反复斟酌修改,进行试讲练习,只为呈现出最佳的状态。
为此,杨晓珂非常感谢他的指导老师,无论是对科研项目逻辑框架的梳理,还是赛场上的演讲展示,无一不悉心指导,给予杨晓珂最大的支持及帮助。
▲ 杨晓珂在测试电池
让增长能力成为青春搏击的力量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杨晓珂曾担任班级文体委员一职,主要负责各类晚会的筹办以及训练,并组织班级成员参与各种体育竞赛。研究生二年级,杨晓珂担任纵向团队负责人,对实验室进行统筹安排及开展团日活动等,目的是让同学们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享受科研的快乐,使研究生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与此同时,杨晓珂还担任寝室长一职,称职负责地处理好寝室的日常问题,帮助室友们排忧解难。能力决定一个人行走的速度。同时担任多项学生工作的杨晓珂始终不乱方寸,分清工作的主次并使其效率最大化。
思维决定了一个人行走的方向。杨晓珂始终不忘初心,勇于尝试新的学生工作,在自身得到更好磨炼的同时,为同学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百炼成钢,杨晓珂行走的方向一直都积极向前,义无反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杨晓珂肩负起责任,拿起这个接力棒。在不断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定会遇到困难挫折,但命运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
师长点评: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对具有特优表现的研究生的鼓励嘉奖,该生在科研工作中体现出了极为认真的态度和较好的能力水准,以第一负责人身份夺得互联网+省赛铜奖。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热心集体事务,并在学生工作中体现出了很高的个人素养。他在术业有专攻的同时,体现了当代研究生成长的重要方向:宽专交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希望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当前人才蓓蕾状态,争取绽放更炫目的色彩。
导师:刘铁峰
同学印象:
晓珂的身上同时具备理科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文素养,这是非常难得的。他在科研工作上勤勤恳恳,毫无怨言,常为了做实验中午不休息,更常为了帮全组同学义务拍扫描而熬夜到凌晨。在组织工作上面,统筹安排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与同学们协调得很好,经常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促进课题组内每个成员之间友好地相处。在日常生活中,乐观开朗,充满活力,常常为身边的人着想,和晓珂一起共事和生活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研究生同学:周胜强
在我眼里师兄不仅是一个“科研狂人”,还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尽管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但是他总能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学生工作和团体竞赛项目安排得井井有条,投入时间划分得当;当团队需要他站出来的时候,他总能勇于担当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提醒着身边每个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每次随着师兄参加比赛和团体活动,他也都能高效地调动起全队的工作热情和信心。我认为师兄之所以能走在很多人前面,是因为他不仅有强烈的进取心,而且还有与他匹配的优秀领悟力、执行力和清晰的自我认识,这也让我意识到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优秀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品质。师兄不仅是我实验生活中的榜样,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对科研和生活的追求,一直引导着我,使我可以不断审视提升自己。
研究生同学: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