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发挥实践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学校继续组织开展2023年浙江工业大学“双百双进”暑期社会实践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二、总体安排
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发挥专业学科教育优势,在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并形成相应实践成果。
进度安排
6月13日-6月23日:学院组队、筹备、申报。
6月底-7月初:社会实践领队培训,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6月25日)。
7月-8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所有实践活动在8月初前完成。
9月-10月:社会实践答辩、评优。
三、参与对象
2023年浙江工业大学“双百双进”暑期社会实践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面向全校、全年级、全日制在校生开放,其中2021级本科生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环节考核(课程2学分),其他年级学生参与给予第二课堂学分认定。
四、实践形式
团队实践:校级立项精品团队成员人数不超过20人,重点团队成员人数不超过15人,其他团队成员人数不超过8人,不少于3人。
个人实践:以“返家乡”社会实践为主,相关岗位信息后续请关注“创青春”“青春浙工大”公众号。作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小青荷”参与赛会志愿服务工作。
五、实施与考核
(一)课程安排
2023年学校“双百双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作为2021级大学生思政理论课大二短学期社会实践教学(以下简称“思政实践Ⅱ”)纳入本科培养计划第一课堂管理,共2周计2个学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并总体负责,由校团委统筹安排,各学院具体负责并根据学校要求组织实施。
总实践教学总时长为2周,包括准备阶段、集中实践阶段、总结阶段,其中集中实践阶段一般应不少于5天。
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依据选题指南及重点方向指引(附件1)进行申报、开展。
(二)成果录入、评定与查询
要求全体2021级本科生完成思政课社会实践课程考核:
(1)每一位2021级同学需要登录学校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完成本课程线上理论部分学习,学习时长要求不低于90分钟,并自觉接受过程管理;
(2)要求每一位2021级同学必须按照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要求(详见附件1)提交调研论文或调研报告等实践成果(团队完成的也需要每一位同学分别提交自己的报告),并于10月31日前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提交完毕,逾期系统自动关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将根据学生递交的实践报告评定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2024年1月5日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正方教务系统查询自己的成绩。若对成绩有异议,请统一汇总至学院教务秘书处,并于2024年1月10日之前各学院集中统一反馈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秘书处,逾期不受理。
请各位同学严格按照截止时间提交材料,逾期不交者视为不及格。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本科培养计划管理,不及格者不能补考,只能重修。
六、团队校级立项
1.原则上团队实践项目均需在院级及以上立项,院级立项由各学院团委组织(相关过程资料学院留存,按要求报送团队信息),校级立项由各学院团委推荐、校团委审核后立项。
2.校级立项分为精品团队、重点团队、专项团队。各学院校级精品团队、重点团队名额详见(附件2)。专项团队中“麦田计划”专项团队,要求实践团队成员中有30%(含)以上的学生为学生资助对象(经过学校2022-2023学年学生资助对象认定的全日制在校在籍本科生),符合立项条件的团队不占学院精品团队、重点团队名额。其他专项另行通知。
3.各学院团委在2023年6月23日前将校级立项申报表(附件3,申报精品团队还需附策划书)、全部立项团队(含校级立项与院级立项)汇总表(附件4)上交至校团委。
4.全部团队应于7月15日前在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官方网站 (http://sxx.youth.cn ) 报备团队信息。完成报备的团队方可申报省级、全国重点团队,以及参加2023年浙江省“双百双进”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评选。
5.经费保障:校级立项的精品团队获5000元/支资金补助,重点团队获2000元/支资金补助,“麦田计划”专项团队获6000元/支资金补助(其他专项另行通知),同等情况下优先资助重点方向指引的团队。总结评优阶段还将根据国家级、省级荣誉评选情况,以及针对宣传成果、调研成果、转化潜力突出的优秀队伍,加大资助力度。
七、相关要求
1.提升政治站位,聚焦实践学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把牢正确政治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系列活动,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团结引领青年学生深入学习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到总书记关怀指导过的地方开展现场教学,鼓励师生回到自己家乡开展循迹溯源,多形式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学思想。
2.突出规范组织,加强专业指导。各学院应坚持“突出主题、确保安全、就近就便、务求实效”原则,合理确定学生实践规模,实践团队师生比原则上不低于1∶15,学生实践做到有方案、有日志、有报告、有心得、有评价。参考《浙江省“双百双进”社会实践工作新一轮校地结对名单》,将活动开展与“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返家乡”社会实践组织实施紧密结合。选派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担任指导教师,鼓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随队指导学生实践。
3.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安全保障。各学院团委、本科教学办公室要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落实落细。要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充分研究实践地点形势制定安全预案,做好安全教育引导,统一购买相应人身安全保险,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暂停相关地区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
4.广泛宣传动员,深化总结交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注重运用网络多媒体对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宣传展示,提升实践活动社会影响力,切实加强活动品牌建设,注重社会实践过程和成果的宣传展示,收集文字、图片、视频材料,做好典型选树和经验总结,及时与报纸、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联系,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工作路径。
联系人:
学院团委书记周音博(请同学们于微信上直接联系);
2021级年级辅导员章力文(请同学们于微信上直接联系)。
八、活动宣传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磨练意志,提高能力,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自身注意选择新颖、有操作价值、符合大学生实际的切入点,寻找不同的载体,开展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分前期策划、中期实践、后期总结三个阶段。
(1)实践指南:
在前期策划中,对活动进行总体规划,确定组织方案,活动方案,宣传方案,资金预算方案,外联方案,做好前期与实践基地、校内外媒体、学校各部门及学院的沟通工作。
(2)宣传指南:
在中期实践中,各团队在各实践地进行各项实践活动,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全面宣传实践活动,以期达到一定的社会反响。
媒体附录:
学院微信公众号:大材之家
(投稿学院公众号请将文字稿、照片(照片命名为照片内容描述)打包后,命名为“实践团队名称+班级+社会实践投稿”发送至邮箱:1527880668@qq.com,周音博老师处)
其他主流媒体:当地媒体、团中央网站、浙江共青团http://www.zjgqt.org/、中青网、新华社分社、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网、青春浙工大(校团委主管)、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浙江教育在线、浙江在线、杭州在线、杭州新闻网等。
在后期总结中,从图片、媒体报道、调研报告等方面着手进行总结,申报各类省、校级先进。
共青团浙江工业大学委员会
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共青团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
2023年6月16日
附件:
附件1:202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选题指南及实践报告要求.docx
附件3: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立项(重点)团队申报表.docx
附件4: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院级立项(普通)团队申报表.docx
附件5: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部立项团队汇总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