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学术动态

十年华诞•学术会议|功能纳米生物材料高层次学术研讨会暨第243期至真讲坛通知
作者:学院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3-06-25 浏览次数:1146

报告时间:2023年6月27日(星期二)下午2:00

报告地点:莫干山校区图书馆B510会议室

邀 请 人:功能材料研究所 车声雷 教授

          功能材料研究所 余  靓 教授

 

报告题目一:光敏剂结构调控及肿瘤多模态光治疗

报 告 人:  江苏师范大学 董晓臣 教授

 image.png

报告人简介:

董晓臣,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国家级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光电子、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先后在Phys. Rev. Lett.、Adv. Mater.、Sci. Adv.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引用25000多次,单篇最高引用1350次,H-index为83;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件,编写专著《生物光电子学》一部;主持和完成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江苏省社会发展重点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各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8-2022年连续五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报告内容摘要:

癌症(又称恶性肿瘤),发病机理复杂、治疗难度大,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开发高效、低毒的肿瘤诊断与治疗方法仍然是肿瘤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光治疗是一种光引发的具有低毒性、高选择性、低侵入性、可协同手术治疗的新型治疗方法,为实现光学成像引导的肿瘤高效靶向治疗,针对微环境的微酸、乏氧、血管异质等特性,我们设计开发了系列基于BODIPY的近红外有机光敏剂,通过分子结构修饰,调控分子HOMO-LUMO能级差以及单重态到三重态能级差,提高半导体光敏剂的近红外吸收、单线态氧产率、光热转换效率,探索有机半导体光敏剂或其纳米粒子的肿瘤靶向性、光学成像(荧光成像、光声成像、光热成像等)性能及光动力治疗为主的肿瘤多模式治疗性能,实现了具有单一或多重刺激响应的、光声/荧光成像介导的肿瘤靶向多模态治疗;此外,通过共价键接血管阻断剂,在光治疗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有效破坏肿瘤内血管,切断肿瘤部位的营养物质的供给,降低肿瘤细胞通过血管转移和复发的机率,提高光敏剂肿瘤治疗效率。

关键词:肿瘤光治疗;光敏剂结构调控;多模态成像与治疗

参考文献

[1] C. Y. Cao, N. Yang, Y. Su, Z. Y. Zhang, C. X. Wang, X. J. Song*, P. Chen*, W. J. Wang, X. C. Dong*, Advanced Materials, 2203236 (2022).

[2] C. J. Ou, W. D. Na, W. Ge, H. Huang, F. Gao, L. P. Zhong, Y. X. Zhao*, X. C. Dong*,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133 (2021).

[3] J. H. Zhou, J. W. Zhu, Z. Yang*, L. Li, W. P. Fan, L. C. He, W. Tang, L. M. Deng, J. Mu, Y. Y. Ma, Y. Y. Cheng, W. Huang, X. C. Dong*, X. Y. Che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59 (2020).

[4] J. Jia, G. Y. Liu, W. J. Xu, X. L. Tian, S. B. Li, F. Han, Y. H. Feng*, X. C. Dong*, H. Y. Che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59 (2020).

[5] G. Y. Liu, J. W. Zhu, H. Guo, A. H. Sun, P. Chen*, L. Xi*. W. Huang, X. C. Dong*,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58 (2019).

 


报告题目二:光控材料结构调控与应用

报 告 人:  北京化工大学 刘惠玉 教授

image.png

报告人简介:

刘惠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牛顿高级学者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奖函评专家,科技部“重点专项”会评专家。2007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TIPC)并留所工作,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作访问学者,2015年11月起任北京化工大学(BUCT)教授。研究领域为生物医用材料,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CS Nano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总引用10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12篇,H指数48,授权发明专利16项。担任Wiley旗下Exploration期刊副主编,Materials&Design编委,Mater. Express编委、《无机化学学报》青年编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常务委员。曾获北京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排名2),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北京市科技新星,京博科技奖-京博优秀博士论文奖优秀奖博士导师等荣誉称号。于2019-2022年连续入选Elsevier&Stanford公布的“标准化引文指标全科作者数据库”全球10万全科科学家年度影响力名单。

 

报告内容摘要:

相比于传统的肿瘤疗法,光控介入疗法具有时空可控、创伤小、适应性强以及易与多种疗法联用等优势,有望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新思路。但是,现有的光控材料存在能量转换效率低、反应机制不明确及生物分布不理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治疗与应用。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我们提出了“光控纳米酶”的策略,即采用近红外光激发增强纳米酶的治疗效率,并对其活性调控及拓展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们设计开发了MOF衍生的金属卟啉中心纳米结构、可降解多孔钯纳米片、PtFe@Fe3O4等多种光控纳米诊疗平台,1)构建了仿生单原子纳米酶,实现了过渡金属单原子活性中心光控纳米酶的开发;2)揭示了光控纳米酶电子转移增强的催化作用强化机制;3)提出了拉伸应变实现钯片的光控催化活性调控策略。并进一步设计了更为高效的可降解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FePc/HNCS等新型光控诊疗平台,为肿瘤等的高效光控治疗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手段。本报告将主要介绍本课题组在光控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拓展,为新型光控诊疗平台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报告题目三:功能纳米材料在肿瘤声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报 告 人:  苏州大学 程  亮 教授

image.png

报告人简介:

程亮,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近年来从材料科学领域出发,结合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优势,在纳米生物医学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发展了多种无机微/纳材料及其复合功能材料,利用其独特的光、电、磁、声学和X-射线吸收等性质,探索了针对肿瘤影像导航下的肿瘤光学治疗、磁热治疗、声动力治疗、气体治疗和联合治疗,并对其金属离子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增效免疫治疗开展系统研究。从2009年起在国际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200篇,论文SCI总他引22700次,SCI “H-index”为85。其中第一/通讯作者100篇,2017-2022连续五年入选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Highly Cited Researchers)(材料)和 “中国高被引学者”(材料)。担任国际著名期刊杂志《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副主编(IF=9.429, Q1)。

 

报告内容摘要: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几种重大恶性疾病之一。到目前为止,预防和治疗所取得的进展依然有限,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机制来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在报告中我将介绍利用各种化学方法合成一系列无机功能复合纳米材料,利用其特殊的声学、催化等物理化学性质,应用于影像导航下的新型肿瘤声动力治疗及肿瘤联合治疗,并研究其特殊的金属离子生物学效应。同时这些材料大部分会在体内滞留很长时间,有可能造成一定的长期毒性影响。我们还发展可代谢功能纳米材料用于肿瘤联合治疗,绝大部分的纳米材料能从体内代谢出去,降低其毒性,大大拓展无机功能纳米材料在肿瘤高效低毒中的应用。

 

报告题目四:基于生物材料的肿瘤放射免疫治疗

报 告 人:  苏州大学 杨  凯 教授

杨凯.jpg 

报告人简介:

杨凯,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8)。近年来一直在肿瘤放射免疫治疗方面开展研究,围绕传统肿瘤放疗存在的局限性,发展一系列基于生物材料的肿瘤放射免疫治疗策略,并对放疗与免疫治疗之间的潜在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临床肿瘤的高效治疗探索新的策略和方法。共发表学术论文 140 余篇, 论文总他引用超过 21330 次,SCI H-index = 69。2018-2021年连续获得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材料科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江苏省社会发展临床前沿技术重点项目和江苏省优秀青年项目。

 

报告内容摘要:

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首要威胁之一。在肿瘤治疗领域,现有的主流癌症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手术往往难以将体内所有的癌细胞完全清除,特别是肿瘤发生转移之后;化疗则具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并常常诱发癌细胞的耐药性,对大部分的患者而言临床反应不理想。放射治疗是临床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内照射(利用放射性核素)和外照射(利用X光等外辐照源)两种方式。然而现有的肿瘤放疗技术的副作用大,且治疗效率有待提高。近年来,我们对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肿瘤放射治疗、以及放疗与其他治疗模式相结合展开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独辟蹊径地提出了基于纳米技术增强肿瘤放疗的几种新策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我将主要介绍我们课题组在过去几年关于功能纳米材料在肿瘤放疗以及放射免疫治疗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