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学术动态

第287期至真讲坛——北京理工大学黄渊余教授讲座通知
作者:赵梦洁 发布日期:2024-07-12 浏览次数:561


报告题目:核酸药物递送与疾病防治

报 告 人:北京理工大学 黄渊余 教授

报告时间:2024年7月15日(星期一)上午10:30

报告地点:莫干山校区材料楼306

邀 请 人:功能材料研究所 余靓 教授

 

         照片.jpg

 

报告人简介

黄渊余,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等。以通讯/第一作者在Nat Rev Bioeng、Sci Adv、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Adv Mater等发表论文80余篇,IF>10论文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0篇;共发表论文120余篇,撰写10余部专著、2部教材章节,申请专利40余件,含PCT专利10余件。获得首都前沿学术成果(第一)、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九)、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五)、中美纳米医学与纳米生物技术学会“未来之星”奖等荣誉;曾主导推动4个siRNA药物进入临床I-II期研究,近两年独立研发多个siRNA药物,其中1个已在中国和澳大利亚提交临床试验申请。是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秘书长,另多个学会理事或委员;Exploration创刊副主编(Wiley出版)、Trends Mol Med顾问编委、另多个期刊(青年)编委。

 

讲座内容摘要:

核酸制药(如siRNA、mRNA等)是未来生物制药最具战略前景的前沿领域之一。但核酸药物的研究面临如何在靶细胞实现高效富集与胞吞(“进得去”)、如何快速从内涵体逃逸或抵达细胞质(“出得来”)、如何长效高效发挥作用以防治疾病(“用得好”)等关键科学问题和难题。该报告将简述核酸制药的发展现状,重点从化学材料(聚合物/脂质纳米颗粒)、生物(胞外囊泡)、物理(电穿孔)等角度报告药物递送方面的思考与进展,揭示其“结构方法-递送效率-生物机制”关系,阐释如何通过精细考究的化学修饰显著提升siRNA成药性,实现高效、长效基因抑制,进而介绍siRNA药物研发进展。同时,该报告还将讲述mRNA药物与疫苗、核酸适配体(Aptamer)的相关背景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