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图片新闻

学院举办第七十一期“至真讲坛”——夏宝玉、李成超、芮先宏教授讲座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7-12-22 浏览次数:3053

1219日上午,应我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曹澥宏老师的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夏宝玉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李成超教授和芮先宏教授来我院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在学院会议室举行了学术报告会,与相关师生分享了他们的科研成果以及关于科研和生活的感悟。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夏宝玉教授在以“Electrocatalyst for Fuels”为题的报告中,介绍了他们团队在能源和环境技术方面使用的电催化剂。此外,夏宝玉教授特别介绍了一种合成MOFs材料的新方法,该MOFs展现出了更高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夏宝玉教授主要从事结构功能材料的设计及其在能源、环境等领域应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包括研发新型水电解池、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以及二氧化碳转换等能源技术,并在新能源与新材料工程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说明: http://www.mse.zjut.edu.cn/ueditor/jsp/upload/image/20181213/1544699880977042516.jpg

接着,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李成超教授围绕高性能能源存储与转化电极设计:从低维多孔材料到准均相碳材料,提出构建高效电极,解决储能器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不高的问题,就此主题介绍了低维多孔材料及准均相碳材料的优势。李成超教授目前从事新能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能源存储研究,在低维多孔材料制备与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器件研究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

说明: http://www.mse.zjut.edu.cn/ueditor/jsp/upload/image/20181213/1544699880977094890.jpg

最后,来自广州工业大学的芮先宏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研究生涯的感悟和体会,失败并不可怕,我们得学会如何从失败中获得成长。芮先宏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纳米结构钒基储能材料,他首先引出如何获得高性能、高性价比的电极材料是该领域的研究焦点,其次介绍了钒基材料的优点并着重介绍了几种钒基正极纳米材料(如V2O5Li3V2(PO4)3Na3V2(PO4)3)的合成方法、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说明: http://www.mse.zjut.edu.cn/ueditor/jsp/upload/image/20181213/1544699880977092923.jpg

报告会结束后,在座师生踊跃提问,几位教授耐心解答,讲坛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宣告圆满结束。   

 

夏宝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特聘专家。201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6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能源研究所和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结构功能材料的设计及其在能源、环境等领域应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包括研发新型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以及水耦合碳(氮)循环转换等能源技术,并在新能源与新材料工程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近些年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篇,包括Nat. Energy 1篇,Nat. Commun. 1篇,J. Am. Chem. Soc. 3篇,Angew. Chem. Int. Ed. 6篇,Adv. Mater. 2篇,Energy Environ. Sci. 1篇等。发表论文包括2ESI热点论文(hot paper) 16ESI高被引论文、6篇封面论文、1VIP论文和2篇热点论文 (Angew. Chem.), 研究成果被ChemistryViewsMaterialsViews等多个国内外媒体报道。2016年获 “中组部特聘专家计划”, Outstanding Reviewer for J. Mater. Chem. A 2016.

 

李成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珠江学者,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目前从事新能源材料的设计合成与能源存储研究。在低维多孔材料制备与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器件研究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近五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学术新人奖项目1项,并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了多项新加坡教育部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项目,重点项目等。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CS(影响因子:12.113)、《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17.493)、《Nano Energy(影响因子:10.325)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5篇,H因子26SCI总引用次数2100余次。

 

芮先宏,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曾获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荣誉。2007年获济南大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入选安徽省优秀硕士论文);2014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博士毕业后继续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了近两年的博后工作。长期从事先进储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和应用在纳米结构钒基和磷酸盐基电极材料(如V2O5LiFePO4Li3V2(PO4)3Na3V2(PO4)3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突出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如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Adv. Energy Mater., ACS Nano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73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31篇,论文已被引用4000余次,h-index(引用指数):42,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