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201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4-04-16 浏览次数:2648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完成工程师素质的基本训练。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和良好沟通能力,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工艺、产品的研发和改进的相关基础知识,能够参与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

 

二、培养要求:

对材料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主要体现在素质结构要求、 能力结构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三个方面:

(一)素质结构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3.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秩序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知识结构

1.具有从事材料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2.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习实践获得具有较为系统的工程经历;

3.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能力结构

1.具备设计和实施与材料工程相关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获得正确的结论;

2.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4.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三、培养措施:

1.在总体把握“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个性、善于创新”的基础上,实行前期宽口径按类培养、后期多样化专业教育,拓展专业内涵,突出专业特色,促进专业的分类发展,实行人才的精细化培养。

2. 建立文化素质教育新体系,将人文课程、人文讲座、文化活动相结合,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情操,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树立经济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效益观念和竞争观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

3.教学过程分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基础教学阶段全着重于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专业教学阶段进行专业及模块分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愿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成型技术、金属材料及表面处理和功能材料四个模块中的一个进行专业阶段学习,在专业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建立宽厚学科知识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4.加强工程教育,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适应面向企业为主的培养目标,重组工程类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减少学时数,增大信息量,加强大型专业实验教学。设置与材料成型加工及制品设计相关的课程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机械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环节、课外科技活动和专业竞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5.从第三学期开始实行导师制,强化专业导师在学生日常生活、课堂学习和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更早的接触专业、走进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工作和毕业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

6. 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产学合作的区域优势、校际合作的资源优势,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校际合作、产学研合作,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拓宽学生知识背景,实施本科生“第二经历”计划。学生可利用寒、暑假或在经过学校批准的学期,到国内名校或国外高校进行短期学习。

7. 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强化专业内与专业外、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环节整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四、专业特色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及产品发展的基础,本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依托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在“以浙江精神办学、与浙江经济互动”的办学特色指导下,设立与浙江产业经济密切相关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功能材料等4个专业方向。

五、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六、主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高分子材料学、聚合物成型工艺学、金属材料学、功能材料等。

七、主要实践环节: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金工实习、军训、社会实践、材料科学实验、高分子科学实验、工厂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八、双语、全英语教学课程

化工原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化学、聚合物助剂及配方、表面工程。

九、计划学制   

 四年。

十、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十一、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为162.5 学分。

 

201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课程体系.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