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老师:
为进一步推进本科课程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带动全校课程质量的提高,学校决定今年继续开展优秀课程(群)建设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校优秀课程建设的基本条件为:
1. 具有明确可行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方案;
2. 教学基本条件较好,包括图书资料、实验室及实践基地等,具备使用网络课程、多媒体教案或其它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条件;
3.课程必须明确所属学科,且必须具有3人(含)以上的课程授课教师队伍,结构基本合理;
4.第一申请人原则上具有副教授(含)以上职称,并且须两年内没有退休、调离学校、出国一年以上的可预见的人事安排。
(二)校优秀课程群建设的条件为:
1.满足申报校优秀课程建设的基本条件;
2.课程群必须有3门(含)以上的课程组成(非不同课程层次组成),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具有有机、紧密的联系,课程整合重组的力度大、综合性强,能有效减少课程间的重复与脱漏;
3.具有对课程群所包含的各课程间内容体系有机整合的详细计划和较好的教改基础;
4.原则上,申报课程群内在建和已建成的校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不超过1门。
对于积极推进研究性、案例式等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推进大类培养、协同人才培养、卓越人才培养等培养模式改革的课程群建设项目予以优先立项。
(三)全英文授课课程群立项申报,除满足优秀课程群建设项目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申报课程群须是学科基础或专业课程群,已开展双语或全英文授课,具有较好的基础;
2.申报课程群的负责人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含1年)海外留学、进修或工作的经历。应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1/4以上的成员有海外经历,结构合理,外语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良好。鼓励聘请国外教师、专家来我校进行教学工作。
二、申报程序、额度
申报的基本程序为:
1.各教学单位或课程负责人填写申报表格交学院。
2.学院(部)根据指标额度,对申报课程组织论证并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推荐,学院主管院长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
3.教务处组织评审,报主管校长审批同意后发文立项。
三、申报材料的要求
在2014年11月19日前,申报老师提交“浙江工业大学教学建设项目申请表”书面、电子稿各一份、“学院申报课程建设项目汇总表”电子稿一份交学院办公室。联系人:应艳杰,电话:88871527。邮箱:yingyanjie@zjut.edu.cn。
对填写“浙江工业大学教学建设项目申请表”的特别说明和要求:(1)在申请表的“二、本项目立项背景、意义与特色”中须同时说明本课程在该专业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对于人文素质课程还须说明曾开课的年份;(2)“三、主要建设内容、目标、方案和进度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中须同时说明课程资源上网计划、提高网络使用率和师生网络互动举措;(3)“四、与本项目有关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中须特别说明除课程负责人外其他主讲教师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的相关教学建设(专业建设、教改项目、教学软件)情况;(4)对申报优秀课程群和全英文授课课程群的建设项目,其课程名称的写法格式为“×××类课程群(含××、××、┉、××课程)”,并在其“三、主要建设内容、目标、方案和进度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中,还必须说明课程群所包含的各课程间内容体系有机整合的详细计划、适用专业。这些说明和要求必须填写,否则不予受理。
四、项目建设期限、资助经费及其管理
本年度立项的校优秀课程(群)和全英文授课课程群建设期限为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每门校优秀课程的资助经费为1.5万元,校优秀课程群和全英文授课课程群的资助经费为2~4万元。
学校将在2015年组织专家进行集中的中期检查。批准立项的课程须在2015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课程学习网站的建设,其课程的相关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试题库、参考文献及其它网站资源等内容必须在2015年12月底前上网并向校内免费开放。
建设期满后,各立项的课程(群)须在2016年11月30日前向学校教务处提出验收申请或结题申请,逾期未提出验收或结题申请者,学校将发文终止建设项目。课程群内的各课程,在课程群验收通过后,享受校优秀课程同等待遇。
附件2学院申报优秀课程(群)、全英文授课课程群建设项目汇总表.doc
材料学院
2014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