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
为深化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推动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学校决定启动2014年度新生研讨课建设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的
1.教授直接参与新生的教育,实现名师与学生对话。
2.建立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互动型、自主式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意识,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
4.了解学科前沿问题,启发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教学要求
1. 课内总学时一般为8或16学时,学分数为0.5或1,学生修读学分可计入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2.小班授课,教学班人数不超过30人。因学校教室紧张,鼓励充分利用会议室等场所开设新生研讨课。
3.重视互动交流和团队合作,围绕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口头及写作训练。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通过团队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4.教学内容应是教师自己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的总结,做到依托经典,追踪前沿。
5.改革考核方式,灵活采用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或读书报告等,学生平时成绩不低于总成绩的50%。
三、申报条件
1.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符合新生研讨课的建设目的和教学要求。
2.课程负责人须具备正高职称,一门课主讲教师不超过3人,配备助教。
3.课程必须有完善的教学大纲,可以采用正式教材或自编讲义。
四、 申报程序与额度(2014/2015第一学期要开课)
1.符合申报条件者,由课程负责人填写《浙江工业大学新生研讨课申报表》(见附件1),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
2.各学院择优推荐,并就申请人水平、单位保障措施等签署意见,统一报教务处。
3.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4.报主管领导审批,发文立项,并提供给2014级新生选课。
本年度全校计划立项40门左右,每个学院申报额度为2-3门(入选国家或省级特聘专家、“钱江学者”、“运河特聘教授”的教师申报新生研讨课,将实行计划单列,不占用学院名额)。
五、经费及管理
1.每门立项的课程学校给予1.5万元建设经费,分三期拨付。经过两个开课周期的建设和教学实践检验,学校组织专家对提出申请的课程进行验收,验收通过者,享受1.2倍工作量系数待遇三年。原则上,要求确保至少40%的该门课程教学工作量增量部分的教学酬金作为课程的再建设经费,其余部分由课程负责人根据各教师对课程建设贡献程度的大小给予分配。
2.各学院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在学院业绩考核时可等同校级优秀课程。
3.批准立项且下学期开设的课程,请各学院教学秘书在4月28日前安排教学进程。
六、材料要求
请各学院(部)2014年4月15日前将学院《新生研讨课申报汇总表》(见附件2)1份、《浙江工业大学新生研讨课申报表》书面材料一式六份和上述材料电子版一并送学校教务处(联系人张建勇:电话:88320370,Email:hgjx@zjut.edu.cn)。
七、学院截止时间:
1、请有意向申报的教师于4月10日(周四)前将《浙江工业大学新生研讨课申报表》书面材料一式六份及电子版交学院办公室(联系人:应艳杰,88871527,yingyanjie@zjut.edu.cn)
2、去年已经批准立项和审核通过的新生研讨课,如下学期(2014/2015第一学期)继续开课,不必重新填写申请表,只需填写汇总表,将汇总表的电子版发yingyanjie@zjut.edu.cn。
附件:新生研讨课附件包.rar
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