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至真人物

【大材之光•第1期 】钟明强:自行车棚当实验室,勇为科研路上筑梦人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9-09-27 浏览次数:3820


编者按


2019年3月,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启动“桃李育材”教职工先进事迹采编工作,组织在校大学生为全院每一位教职工撰写教书育人、管理服务的生动故事,以此践行“全员自觉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弘扬“大材至真、大器至善”院训,号召全体教职工不忘从教初心、感受家校暖心、坚定发展信心、牢记育人恒心,在各自岗位上事必尽善、追求极致、争创一流。


同时,通过这项活动,教育和引导全院学生坚定信念、见贤思齐、提高抱负,为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而逐梦不止、奋斗不歇。


正值学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本号正式推出“大材之光”人物专栏,倾情讲述浙工大材料人的大学使命、育人情怀、奋斗精神与一流担当,去细细品味和捕捉每一位材料人身心世界里的五彩光芒!



微信图片_20190909222511.png


钟明强,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本科、硕士、浙江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纳米功能高分子材料、塑料改性及加工技术等。主持和参研国家基金项目5项、省基金项目4项、省重大项目3项、省重点项目3项,企业开发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获得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坚守的见证者:自行车棚当实验室



现任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A类)学科负责人、材料化工博士点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负责人、浙江省塑料改性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浙江省塑料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粘接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住建厅科技委化学建材与节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教育厅本科材料类专业教学教指委委员,《科技通报》《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编委等职。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10年的中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开始恢复,中国成千上万有志青年和知识分子的命运从此有了新的转机。1980年,钟明强作为中国第四批参加中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的考生,从三百多万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杭州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就读,从此开启了他与高分子的不解之缘。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经济、教育都亟待发展,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寥寥无几。“当时高考录取率只有7%-8%,考中专技校都是很难的。考上研究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很多人都想读研究生,但是考不上。”回忆起当年的情况,钟明强这样说道。


1984年,本科毕业的钟明强没有直接投入工作,而是继续苦读,考入杭州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对于当时为何做出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这个决定,钟明强说:“我认为如果要在这个专业进行深入钻研,仅凭本科阶段的学习是不够的,本科阶段的研究水平不够,学术上还需要提高。只有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训练之后,才具备写学术论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就这样,凭借自己的学术天赋和踏实苦干,钟明强顺利从杭州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且还获得了浙江省优秀论文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钟明强来到了浙江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前身)任教。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硕士毕业生,钟明强对于自己在三尺讲台上发挥所长、一展抱负抱有很大的期望。可当时条件有限,学生人数少,“我一个研究生毕业的人,想上课没课上!”没课上,那就去带实验。自我开导后,钟明强穿上实验服,从此开始了每日与实验打交道的日子。


自己不能上课,就给老教师当助教,改改作业、带带实验、搞搞科研、跑跑工厂,积累实践经验,实验室仪器设备坏了就和实验员、工人师傅自己动手修理。回忆起当时的条件,钟明强用“一穷二白”这个词来形容:“我刚到工大时,工大从衢州搬来杭州不久,那时的防腐专业和塑料工程专业实验室条件极其简陋,像自行车棚一样的实验室四面漏风,天花板上漏雨!


4.jpg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防腐专业的实验室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钟明强从曾经的实验员,成为了实验室主任,后来又成为了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研究所所长、系主任、院工会主席、副院长、校研究生教学督导组组长,直至如今材料学科和学位点负责人、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一步一步,所有高校基层教学和管理环节都经历过。”钟明强说。


在具体实践和管理中,钟明强得到了高校基层教学、管理全过程和各岗位的实践经验,更是见证了浙江工业大学材料学科、专业的发展历程。“当年,学院里几位老先生和我一起,把这个专业从腐蚀与防护专业发展到省重点学科,后来老先生们退休了,我又继续见证了这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博士点和省一流学科。”钟明强说起学校材料学科的发展,脸上带着骄傲和自豪:“要是论起见证学科变革的时间,我算是时间最长的几个老师之一了。”


而当年的那个“自行车棚”实验室,在钟明强等材料学院老师的发展运作下,如今也已经拥有高分子材料合成、成型加工、改性相关等共计3000多万元的各类仪器设备,能够充分满足塑料、橡胶、纤维、涂料及功能高分子各专业方向的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需求。


6.png

▲如今现代化的高分子实验室


勤奋的实干者:搞科研是停不下来的



从前身的浙江工学院到如今的浙江工业大学,这三十年多年来,钟明强一直在高校教学管理岗位上兢兢业业。“能够分到大学里来任教,既可以从事教学,又可以从事科研,我还算比较喜欢这个工作,所以一直也没换。”


当被问及“做学术,天赋与勤奋哪个更重要”时,钟明强不假思索:“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就比如说做实验,材料设备开机之后达到一定温度,关停能耗浪费很大。到工厂去调研发现,很多塑料加工设备开机之后也是不能停机的,一旦关停甚至会导致整台设备报废。


钟明强说道:“所以材料学科的特点就是不能单干,一定要合作,形成团队,不然无法承担大项目、做不出成果。”


用钟明强的话来说就是:搞科研是停不下来的。这句话既是在说材料的学科特点,也表达了广大材料人对专业的热爱和执着。钟明强的办公室,办公桌后的书柜里堆满了书籍资料和各种荣誉证书,办公桌前有一张皮质沙发,供学生前来谈心时使用。


指导学生1.png

▲钟老师与学生亲切交流


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钟明强可以称得上是桃李满天下,作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另外还承担着本科生的课程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等任务,钟明强对于本、硕、博三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有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本科生应该是宽口径知识面的,属于宽泛的、基础性的素质教育培养中的一环,不要对本科生太过强调专业性,“有的同学四年就是学了个专业,另外法律、数学、经济、人文社科涉及不多,这是很糟糕的,对今后发展是很不利的。”而硕士生在他看来,是一种满足职业发展需求的能力培训;博士生则是要做前沿的、填补国际研究空白的工作。


与学生.webp.jpg

▲钟老师学生团队合影


而不论面对本科、硕士、博士哪一阶段的学生,钟明强都要求学生重视实验,“我们的学生必须到实验室去,亲自去做实验。”他经常带领学生考察工厂,“你不到工厂里去考察,你怎么知道社会需要什么。”


作为学科负责人,钟明强认为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做好战略谋划,“学科负责人不是像工人一样去干活,学科负责人要把学科计划规划好。”在他看来,大学发展靠的是人,而不是在于房子有多大。“因此我主要把钱花在引进人才上,引进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我们没有独立的办公楼和实验室,都是分散在其它建筑里的。但是我们的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水平、对学校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钟明强的带领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科研和教学研究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曾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并承担省级、校级教学改革及建设项目


参加会议1(1).jpg

▲参加学术研讨会(钟老师为后排左三)


“这是靠我们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的老师对物质条件都不是非常重视,只要给他们一个实验室就好了,全体老师艰苦创业、相互支持,这才有今天材料学院的成绩。”对于自己一手组建起来的学科梯队,钟明强感到很欣慰和自豪。


豁然的教育者:时代在前进,要有超前意识



追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沿革历史,1985年成为浙江省高校中的首个塑料工程专业,1993年又成为省内第一个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塑料工业的发展历史很短,但产业发展极快,因此大学的相关专业也发展得很快,规模不断扩大,学位点等级升高。


钟明强认为,这是由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对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扩大,因此高校才应时而生开设并发展该专业。所以作为工科专业的学生,必须与时代接轨,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不可脱离实际。


对于今后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钟明强首先肯定了材料专业的重要性:“材料专业是支撑科技发展的基石。没有材料新的突破,其他学科很难有重大的突破。”他认为,接下来材料领域的发展会比较困难,“就像一个举重运动员,越到人体极限,那最后一点点重量的增加就越困难。”材料研究需要在新的领域进行突破和尝试。


现在的社会已经迈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短短数年之内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钟明强强调:“互联网时代,超前意识很重要。他以教学为例,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如果学生还死记硬背知识概念,那就跟不上时代了。“老师还没讲完,学生百度一下,知识点图文并茂甚至视频都出来了。”


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要改变,老师教授知识的方式也要进行改变。“如果按照我们那个年代的教学方法,授课的信息量跟不上现在社会发展进步的速度。所以现在必须要改革,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钟明强说。

微信图片_20190909201020.jpg

▲钟老师指导学生


“现在的年轻人必须要思考,未来自己怎样才不会被机器所取代。


在钟明强看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去发挥长处,作为老师要去了解学生、引导学生。老师不能是灌输型、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是要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为目的去教育。


打开钟明强的微信朋友圈,没有眼花缭乱的图片,只有四个字静静地躺在那里:随风而去。我们无从得知他想让什么东西“随风而去”,但或许就像他说的:“我们这一代当年是改革开放的先进分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变成了落后分子,甚至有可能会阻碍你们的发展和变革。老的一代注定会被淘汰,这是时代的发展趋势,谁都阻止不了。”


作为一个教育者,他能做的也只有尽力把自己的所知所学、人生感悟告诉学生,并且豁然地接受时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