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善故事

曾担任材料学院广宣部干事长、校“小黄丫”办公室干事,校公寓自治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功能1701班心理委员等职,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年级团总支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林珈民同学备受鼓舞,立志在大学期间勤奋学习、增长本领,努力成为一名综合型人才,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进入大学后,他对知识和能力的追求从未停止。他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自己的学习道路上,遇到困难时,多动脑筋,不断地思考,“书读百遍”最后总能“其义自现”。
在学习方面,大二学年智育绩点为4.1,综测排名跃居全学院第一。“学习成绩只是一个评判的指标,但拼搏的过程才是一笔更可贵的财富”。另外,他在竞赛,课余活动等其他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
在竞赛科研方面,他积极参与,“竞赛是锻炼自己的很好的机会,我想通过竞赛的磨练来不断提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一年他有幸参加了“建行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在生活上,他积极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同时积极地作为主力军为班级大大小小的活动,评选出谋划策,比如:校级加油团支部的评选,校级优秀班级评选等。


2019年6月1日,林珈民身上多了一个光荣的新身份——预备党员,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他认为自己更应该从方方面面做起,尤其是在社会服务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自入大学以来,他就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在医院,图书馆等地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截至目前,志愿工时数已达103个。林珈民说,他充分享受志愿服务这一过程,一方面,帮助他提前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另一方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他始终坚信,帮助群众,联系群体是党员一直需要坚持的,也是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提高自主修养的基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自己足够优秀,才能遇见更多更好的机会。当今社会,显然是一个争夺机会和资源的社会。林珈民称自己在智力上未胜过他人,这也使他充分意识到唯有更勤奋,更努力才能实现突破。
与大部分同学一样,他也会在学习,科研,交友等方面碰壁,毕竟人无完人,但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绝境中寻找出路,砥砺前行,总结经验,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他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放过细节,也不容许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一点对自己的成长至关重要!
林珈民是一个既注重过程又看重结果的人,甚至认为过程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结果!因此,每当有了一个目标,他就会卯足劲儿,投入双倍的动力和十足的信念去完成。勤能补拙,自大一到大三,每学期去图书馆的次数也逐渐增多,他希望有一天自己的能力可以被他人认可。


林珈民参加过很多学科竞赛,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是此次的“建行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次大赛的金奖着实来之不易,作为团队中资历最浅的成员,始终抱着虚心向学,尽全力完成团队交给他的任务,从一开始的对项目一窍不通,到后来的对项目充分了解,每一次的进步与成功,都使他感受着额外的骄傲!
从校赛,到省赛,到最终的国赛,回想这段历程,它凝聚着无数次的默默付出。
300多个日夜,他们参加了学校20余次专家培训、集体会议40余次,用近一年的时间高强度地奋斗,帮助团队记录整理会议内容,帮助团队制作一部分PS版商业计划书,帮助团队制作小部分项目视频,虽然没有为团队带来决定性的帮助,但是很欣慰在这样一个项目中,能看到自己的身影,体现自己的价值!
林珈民说他最应该感谢的是车声雷老师,郑精武老师以及他的导师:李涓老师,是他们给了自己这样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让他领会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在大学生活中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林珈民说,大学对他而言是一个自我救赎,自我完善的地方,希望能充分利用浙江工业大学这个优质平台,更加努力学习,夯实专业基础,通晓多维知识,成为综合型人才。
在生活上,多多和老师,同学们沟通交流,即时发现并改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在科研上,继续秉持初心,保持对科学实验研究的热情,在实验中挖掘属于自己的一片沃土。
采访的最后,林珈民说,他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感谢曾经给予他资源和机会的老师们,师兄师姐们,他定将继续前行,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