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至真人物

【大材之光•第19期】佴建威:对新知保持渴望,才能不断前进
作者:黄银刚 发布日期:2020-11-30 浏览次数:4878

编者按

2019年3月,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启动“桃李育材”教职工先进事迹采编工作,组织在校大学生为全院每一位教职工撰写教书育人、管理服务的生动故事,以此践行“全员自觉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弘扬“大材至真、大器至善”院训,号召全体教职工不忘从教初心、感受家校暖心、坚定发展信心、牢记育人恒心,在各自岗位上事必尽善、追求极致、争创一流。


同时,通过这项活动,教育和引导全院学生定信念、见贤思齐、提高抱负,为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而逐梦不止、奋斗不歇。


学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本号正式推出大材之光人物专栏,倾情讲述浙工大材料人的大学使命、育人情怀、奋斗精神与一流担当,去细细品味和捕捉每一位材料人身心世界里的五彩光芒!


今天推出第十九期——佴建威老师。

811260c2c23db75a3a7bc703b680101.png


佴建威,男,中共党员,博士,校聘教授。2008年、2014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获理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8年9月入职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任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无机能源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如Sci. Adv.、Nat.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上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论文共被他引2000余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5),浙江省“5246人才工程”高层次拔尖人才(2020)。




成长之路:书香熏陶,兴趣领航,勤奋铺路




2004年,佴建威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开启了近十年的学习生涯。当初进入这个专业学习,与其说是选择,更不如说是缘分。


“因为我的祖父就是一名中学的化学老师,我的父亲曾经也是大学里的物理化学专业教师”,佴建威解释道。佴建威原来以为自己不会跟随长辈的脚步学习化学和材料,但事实上,从祖孙三代相似的专业方向就可以看到,这其实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


“说自己是材料化学的世家那是夸张了,但毕竟我们祖孙三代人都选择了这个领域,这和书香家庭氛围是密不可分的”,玩笑过后的佴建威认真说道。事实上,佴建威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化学分子式、元素周期表的熏陶,这些都成为未来发展道路上流淌在他血液里的隐形基因。



1-在大学本科宿舍学习的佴建威.jpg
在大学本科宿舍学习的佴建威

尽管高考后,佴建威在选填志愿时考虑过其他专业,但是当他走进了材料专业,特别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越来越感受到对于材料专业的热爱。

“因为高中和大学的专业学习是有很大差别的,高中学习是目标式的,有高考在前方,但是大学更多是探索式的,尤其是要探索真我,找到方向和兴趣点,也正是从大学开始,隐藏在其身上的潜能逐渐被激发,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佴建威在材料中找到了自己有兴趣研究的一方天地。

求学之路一路走来,佴建威自诩运气比较好,都有贵人相助。当初决定攻读研究生的时候,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大的恩师,郭林教授;在博士后期间则是遇到了唐智勇研究员、楼雄文教授等更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老师们都是循循善诱,引导佴建威激发自己的兴趣潜能,不断向前走。


2参加文体活动的佴建威(中间).jpg
参加文体活动的佴建威(中间)

兴趣可以引领你走进某个领域,但如果想要从一群人里面脱颖而出,那么你就一定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是要更加勤奋。

特别是在研究生阶段,勤奋更是成长的铺路石。佴建威在读研究生时,为了完成一个比较新颖的课题,要尽快将实验数据总结发表,每天在实验室加班加点,白天实验,晚上分析测试,第二天继续优化条件,连续大半年坚持下来才有了较为不错的结果。

“那时为了获得数量紧张的电镜测试机时,我和很多同学凌晨5点起来去排队,还有通宵在电镜室门口看文献等候的,甚至还有带弹簧床直接睡在那里的,都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实验尽快出结果,大家都非常拼。”佴建威谈起那段岁月,眼里还满是冲劲和星光。


3佴建威(右)与同事一起熬夜做测试.jpg
佴建威(右)与同事一起熬夜做测试

与此同时,通宵做实验有时候也是难以避免的。佴建威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期间,课题中有一个实验需要连续做实验十几个小时,中间几乎不能离开,所以他一直做到了很晚,错过了晚上12点半回家的班车,索性决定在实验室将自己的实验继续推进下去。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场景,佴建威仍感觉挺骄傲、挺振奋的:“当时的辛苦都不算什么,因为我知道自己在用行动打造未来!



科研之感:永葆激情,批判思维,久久为功




回顾自己十余年的求学和科研之路,佴建威最大的感悟在于,探索研究就是要有激情、学会批判和不断坚持

硕博期间,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微纳米技术。虽然在学习期间也曾经想过直接去企业工作,并且也去面试过,但是权衡之后还是选择科研,并在2014年开启了海外留学生涯。

640.webp.jpg
博士毕业时的佴建威

一个地方呆久了会形成思维定势,只有不断对新知保持渴望,我们才可以不断进步。”怀抱着探索未知的激情,佴建威决定去不同的平台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最初,佴建威联系美国芝加哥大学,在那里他的研究领域从微纳材料合成化学转移到微纳材料的表界面化学,对材料的关注点从纳米尺度转移到了分子尺度。

抱着开拓学术视野和提升自己研究能力的佴建威一直保持着对科研的激情,2016年,他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到楼雄文教授的研究团队中。此时,他将研究目标从材料制备、表界面修饰,到材料的组装以及如何拓宽材料的应用渠道,这时他的研究转向了新能源存储与转换方面。


5在新加坡做博后时的实验室里的佴建威.jpg
在新加坡做博后时的佴建威

在研究过程中,佴建威另一个感受就是要养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这也是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区别,本科生是以学习已有知识为主,兼顾科学研究和技能训练;而研究生是需要去发掘和创造新的知识,而这个过程中则必须养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批判性的思维其一是正确评判所谓“失败”的实验结果。在科研探索中,其取得进展的过程大多是排除不正确、找到正确方向的过程,很多情况下就是将所有可能的途径一一予以尝试、排除,直到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对于评判“失败”,佴建威有着自己的理解,“一个可靠的失败实验结果往往可以让我们信心饱满地放弃目前这一途径而选择新途径;如果运用得当,这种试错法会确保我们很快地走上正确的实验途径。我认为判断实验结果失败与否的批判过程需要很多的知识和手段来佐证,如果你觉得自己经验不足,不好判断,可以拿出来和同学或者老师一起讨论。”

6佴建威参加学术会议.jpg
佴建威参加学术会议



在这样一种理想的途径,所谓“失败”的实验结果很可能并不是真失败,就算是,也是在试错而已,在为成功寻找道路,这样的“失败”同样极具价值


批判性的思维其二是有所取舍地进行文献阅读与听取讲座报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要面对太多的讯息,这时候面面俱到是很难的,要学会取舍,借鉴经验,最终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研究。



7佴建威(左四)与课题组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jpg
佴建威(左四)与课题组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



在研究过程中,文献阅读是基本环节,也是重要基础。在佴建威看来,文献阅读有所取舍和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字:“精”、“广”、“专”


首先,在课题开始前,文献阅读需要“精”,就是要阅读相关书籍或高质量的综述型文献,在精读经典文献过程中,快速了解课题的精髓。


接着,在课题进行中时,文献阅读需要“广”,就是要广泛阅读,尽可能多的获得最新的科学前沿进展情况,这一阶段主要是量的积累,使得知识可以不断更新和丰富。


最后,在课题结题总结数据写论文时,文献阅读需要“专”,就是要阅读专业性强的、针对课题本身的专门的文献,并学习其数据呈现方式与写作逻辑,学表达,学分析。


8佴建威参加学院学术先锋路演_WPS图片.jpg

佴建威参加学院“学术先锋路演”的宣传照



在漫漫的科研之路坚持到底总是不易,正如佴建威所说,“虽然发表第一篇论文的时候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但是不要不局限于当下的评价标准,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不断坚持,久久为功,这样你所经历的和学习的都会有凸显其价值的一天。




生活之道:做人和做学问,都要守住底线




做人和做学问是相通的,在佴建威看来,都要守住底线,一个是学术研究的道德底线,另一个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


“学术上要诚信,不能剽窃思想,不编造不伪造数据、不瞒报贡献。尤其是实验数据,更是有一说一,实事求是,尊重原始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也要接受数据的不“完美”。佴建威如是解释到。


在诚实做研究的前提下,对具体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解有偏差甚至错误是很常见的,这也是科学发展的正常过程,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9在学院院训墙前的佴建威.jpg
在学院院训墙前的佴建威

佴建威继续谈到,“我们现在看十几年前的文章,特别是一些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的论文,你会发现他们当时对不少具体实验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与我们现在的理解有一定差距,用今天的标准可以说不完全正确;但瑕不掩瑜,这些论文中的发现依然代表了当时最重要的、最有创造性的突破。如果明知实验证据不足,但为了支持某个结论而刻意编造实验条件或篡改实验数据,这就是造假了,视为学术不端,这是我们需要引以为戒的。”


另一方面,学术道德底线还体现在对于学术规范的敬畏,2018级研究生徐祥蓁接受过佴建威的指导后深有感触,“科研中的佴老师是非常严谨的,在实验数据的整理以及论文的排版、写作方面都能一眼看出问题所在,哪怕是字符的上下标。”


面对同学们偶有的粗心,佴建威说道:“低级错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态度问题,说明不够重视,但那是必须要严肃对待的,在科研工作中要尽量避免”。



0 (1).jpg
佴建威(左二)参加2019级本科生班主任合影



同时,佴建威作为功能材料1901班的班主任,在师生相处过程中也有着自己的见解,“随和但不随意”的相处方式是他的信条,并始终将自己的底线思维分享和灌输给自己的学生


生活中的佴建威印证着“每一个理工男都有一颗文艺的心”,他多才多艺,唱歌、跳舞、运动、摄影成为他科研工作之外的放松方式,这些也都成为和学生相处的“润滑剂”,他所拥有的人文情怀与幽默风骨更是受到班级同学赞许。



11正在用摄影记录生活的佴建威.jpg
正在用摄影记录生活的佴建威



功能材料1901班班长郭豪焱眼中的班主任佴老师,“佴老师给我的感觉是是非常认真和富有责任心,对班级每一位同学的情况都很关心和在意,当班级有活动时,总是抽出时间来参加;在和同学们交流中,佴老师有着自己的沟通方式和生活经验,循循善诱,耐心解释,用他特有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和引导我们寻找自己的未来方向。


事实上,佴建威也更喜欢“学长式”的交流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沟通交流方式。在他看来,掌握基本的沟通法则与技巧是走上社会的必备技能。



640.webp (1).jpg640.webp (1).jpg
佴建威在NBA球场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学问,佴建威始终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