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至真人物

【大材之光•第22期】余靓:忠于内心执着向前,就能找到答案
作者:周音博 发布日期:2021-03-25 浏览次数:4954


编者按

2019年3月,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启动“桃李育材”教职工先进事迹采编工作,组织在校大学生为全院每一位教职工撰写教书育人、管理服务的生动故事,以此践行“全员自觉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弘扬“大材至真、大器至善”院训,号召全体教职工不忘从教初心、感受家校暖心、坚定发展信心、牢记育人恒心,在各自岗位上事必尽善、追求极致、争创一流。


同时,通过这项活动,教育和引导全院学生定信念、见贤思齐、提高抱负,为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而逐梦不止、奋斗不歇。


学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本号正式推出大材之光人物专栏,倾情讲述浙工大材料人的大学使命、育人情怀、奋斗精神与一流担当,去细细品味和捕捉每一位材料人身心世界里的五彩光芒!


今天推出第二十二期——余靓老师。


QQ截图20210325090619.png


余靓,女,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201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硕博连读)。2017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年入选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2020年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肿瘤等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纳米探针的设计与构建。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15篇,并有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4篇封面文章。出版英文专著1部并参编4部英文专著各1章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9项。现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影像材料与技术分会副秘书长、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协会造影技术分会委员。




求学:执着是一种力量



高考结束后,余靓踏进浙江工业大学的校门开启求学之路。在谈到专业选择时,她说,“选择专业很重要,它决定了今后你要走的道路,我们应当剖析自身优势、发现兴趣所在,同时结合所处环境,综合作出决定。


余靓正是遵从这样的本心在实践之中逐渐认识自己,并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大一时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是到了大二,我通过学习物理化学,发现虽然我的记忆力并不是那么好,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所以读研的时候我也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


1.webp (1).jpg

在大学本科时的余靓


应用化学在当时并不算一个“热门”的专业,但余靓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它。“首先是忠于内心的声音,同时专业的冷门或热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个人的努力解决更多问题,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来认同这个专业并且加入我们。”她解释道。


大学时期,穿梭于丰富而充实的课程之间,虽然忙碌但是她已经有了对未来明确的规划——读研。


于是从大二的时候开始,余靓就进入了实验室,除了她之外,所有在实验室的人, 都是研究生、博士生。“这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氛围,让我真真实实地扎入到科研的实践之中”。为了尽可能学习更多的实验操作知识,余靓把实验室当成是自己的家,并且逐渐成为这个“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2.webp (1).jpg

▲博士毕业时的余靓


我觉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依靠勤奋,同时要感谢我的导师,”谈起本科时的导师,她十分感激。“就像一个父亲对待女儿一样,教我如何实验,如何立项,如何发现关键的科学问题,然后设计实验,在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最后把文章写好。更重要的是传授给我的科研精神,就是必须踏实努力做出自己的东西,我一直铭记于心”。


在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上,导师要求余靓在会议上作口头报告。作为现场唯一一位做报告的本科生,她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从第一次的科研会议到之后的众多国际会议,她愈加自信和坚定,也更坚定自己未来的科研道路。


“工大的学习时光,让我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之后研究生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余靓满怀对母校的感激和自豪说到。


3.webp (1).jpg

学院院训墙前的余靓


本科期间丰富的科研经历以及丰厚的科研成果帮助她圆梦燕园全方位的科研能力和缜密的科研思维为她铺平科研之路。


博士毕业之后,她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浙江工业大学工作,来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工大出发,一路北上,抵达燕园,而又南回工大。


余靓感触很深,“在工大学习了这么久,特有的亲切感和归属感让我毫不犹豫选择回来。我希望能把母校曾经教给我的东西教给更多的人,把科研的理念、追求与方法不断传递下去,这是非常有价值和值得坚持的。





科研:梦想是一份信仰



2015年7月,余靓加入材料学院车声雷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


源于少年学医的梦想,她结合所长和所爱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发光发热,“众所周知,肿瘤治疗在我们国家包括全球都非常严峻,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城市还是农村,癌症都已经成为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且死亡率还在不断增加,为了抑制这种不好的苗头,肿瘤的早期诊断是预防肿瘤的关键。”并且她也号召更多不怕吃苦的科研人投身于此。



开始总是困难重重,加上在研究周期非常长,相关研究的开展情况也有限,可以借鉴的地方较少。


为此余靓常常到杭州的各大医院去实地开展实验,结合专业医师的反馈进行深入的探索。“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余靓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坚定而踏实地朝着理想道路前进着,披荆斩棘,为了所热爱的事业走出自己的路来。


4.webp (1).jpg

在实验室的余靓


现在,她已经成为纳米生物学界的“入门者”,谈起自己的研究领域,她很是自豪: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纳米探针材料在未来肯定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


余靓简单地解释了肿瘤材料学的主要研究难点和方向:“对于这类材料,首先我们希望其生物相容性越来越好,做到对人体完全无害,这就需要在动物身上不断试验,乃至在临床上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往上推,确保它的生物安全性,这是最基础的;第二我们希望其智能化越来越强,肿瘤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的细胞演化而来的,所以早期诊断也是非常困难的。”


5.webp (1).jpg

在作学术报告的余靓


她有信心:未来肿瘤材料学研究可使得肿瘤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越来越好,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地区分处理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目标,并且能够以简单的图像的形式呈现给使用者。这也符合国家的期待,对于肿瘤治疗这种高技术的治疗手段,其研究成果的成功也能增加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2017年,余靓入选了第三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担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理事,成为800余位青年学者中的25位“幸运儿”之一。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中国科协实施的人才支持项目,主要针对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帮助他们努力成长学术技术带头人,成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


6.webp (1).jpg

和学院师生参加学术会议的余靓(左四)


在这次选拔之中,余靓记忆犹新:“过程中压力是很大的,递交材料、现场答辩、专家审评与上报、各级学会层层筛选,各个环节都不能少;我在准备答辩资料时,同时也感受到了学院的温暖,其中不仅有车声雷教授的指导,学校和学院其他老师们也为我的申请‘加砖添’,真是很感动”。


相较于最后的结果,余靓说,“我更关注的是参与的这个过程,这个有得有失、饱满丰富的过程”。在这个推举赛程中她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参赛者,在这些人身上她学到了许多,见贤思齐,收获了不少知识,也明白了自己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入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只是开始,近几年,余靓依托浙江工业大学磁电功能材料研究所在磁性材料、尤其是纳米磁性材料的合成与功能化方面的研究积累,潜心设计与构建“肿瘤诊疗一体化探针”,希望通过纳米磁性粒子实现肿瘤诊断、治疗和监控的一体化。


7.webp (1).jpg

余靓发表的学术论文封面


目前课题组已经设计出一系列可结合多种成像模式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与监测的磁性纳米探针,并制备了数种对外界刺激和肿瘤微环境响应的智能纳米材料。相关的研究论文也陆续发表在Top期刊ACS Nano、Nanoscale Horizons和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上。


未来,她还会继续向前——进一步提高探针的精准调控能力,探讨材料的生物学效应,拓展材料在心脑血管等其它疾病诊疗方面的应用,争取为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与疗效可视化等方面提供新材料和新方法





人师:传道是一份责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回到工大的余靓不仅要继续其研究,还要开展教学担任导师,“在这些方面,我也是个‘新生’”。余靓谈到,“但是我深切体会到老师背后的这份责任,绝非儿戏


因此,余靓在工作和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颇高,她深知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该承担的责任。为了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余靓每日都在督促着自己不断前行,言传身教。


具体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时,余靓的严谨使她的学生印象深刻:小到纳米材料的电镜图的微小颗粒的尺寸差异,大到论文写作的框架和思路逻辑要求


8.webp (1).jpg

余靓作为导师代表在学院开学典礼上发言


多整理文献,多参加讲座,多动手实验余靓老师对学生最朴实的要求,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要求,而是实实在在地教会了学生许多。


“余老师是一位科研作风严谨的老师,严肃、严谨和精雕细琢,每天从清晨七点到凌晨两点的工作时间早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实验中如果得到了较好的数据,第一想法是进行实验的重复,绝不会以单次实验结果作为代表进行论文的发表。”余靓指导的博士生赵帆谈到。


余靓老师的博士生李双杉认为余老师是一名“智者”:“在科研中,老师千锤百炼出真知,面对我们每次的实验数据,不仅只是重视合理的结果,对于意料之外的数据更加重视,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态度让我们在学习上有很多创新性的收获,这也是国家以及学校所提倡的。


9.webp (1).jpg

余靓(后排右二)和课题组师生一起拍毕业照


此外,余靓也提醒自己的学生在科学研究中需要有自己的学术态度,正如“咬定青山不放松”般有自己的坚持,对于领域内不同人物发表的文章,会做出批判的阅读。同时在与学生讨论文章的时候,她也会询问学生的观点,不是一味地盲目相信别人的结果。批判的阅读,有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可能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向前。


作为一名“学姐”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拥有者,余靓在教学之中焕发出她独特的魅力,特别是以其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独特气场,使得和同学们相处沟通十分融洽,加上轻松又有趣的上课氛围,因此深受同学们的信任和喜爱。 


在教学上,余靓坦言,教学是教与学并进的过程,她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在给予她各式的启发,为她的研究注入许多新的思维因子,因此她分外珍惜与学生们相处的时间,以期更好地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10.webp (1).jpg

余靓(后排左二)和学院老师一起参加运动会


不同的是,余靓指导学生时,不会直接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她更喜欢“讲故事”,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走出困境。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使她连续得了浙江工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十佳、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等荣


生活之中,亲切平和的余靓在私下和学生就像同学一样聊天,说话的风格也和学生非常接近,交流起来很随和,完全没有障碍。她的第一个博士生这样评价她:“对余老师最深的感受就是健谈,就像是个朋友一样可以聊超多话题。”正是她的这种特性,让她和学生打成一片。


疫情期间,她千叮咛万嘱咐学生们做好个人防护,甚至还主动帮学生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类似这样的一些生活小事上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却让她的学生印象深刻。



11.webp (1).jpg

生活中的余靓


从学姐到教师,余靓在教与学之中助力学生的成长。从开启人生的18岁,直到现在,将近十年,余靓都与工大紧紧联系在一起。


未来,她与工大还会有更多精彩的故事。而现在,她正在磁电功能材料研究所的办公桌前,期待你们敲门的声音——为她与工大的故事带来更多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