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至善故事

榜样材子计划 | 郑家乐: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作者:王家阳 发布日期:2021-05-08 浏览次数:3377

微信图片_20210508102227.png

郑家乐,女,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曾任学院党员之家秘书长。多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创新创业单项奖等荣誉;曾获校优秀共产党员、“三好研究生”、校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曾获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银奖、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中国宣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校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等,主持浙江省新苗计划1项,主持和参与校“运河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基金各1项。


微信图片_20210508102332.jpg▲ 郑家乐参与“互联网+”大赛


让增长学识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也。”郑家乐知学习乃第一要责,而其根本之道,贵于勤奋。初入研究生阶段,在新能源锂电池领域,她是新手小白,但也正是这份对全新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激发了她对知识新一轮的探索。


该如何学会正确地阅读文献?她要勇敢地向探索新领域知识迈出第一步。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献,她总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及批判性地去阅读。文章是否真正解决了某个问题?还遗留有什么问题?有哪些思路还有待扩展?针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升华的过程。
对于论文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相应的学术问题,并从中了解新的知识。以目的知识为核心,阅读多篇论文的关键段落,进而延伸到文章其它段落和相关参考文献,而非以论文本身为核心,通读某篇论文的全文包括细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也要有敢于质疑精神。这篇论文最主要的缺点或局限是什么?这些缺点或局限在应用上有什么坏处?只有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才会发出质疑,只有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科研创新的素养
郑家乐认为,在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的同时,养成善于思考、乐于交流、敢于挑战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不断地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水平,才能够攻坚克难,追求卓越。


微信图片_20210508102549.jpg

▲ 郑家乐在图书馆学习


让增强实践成为青春创造的源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在科研上,郑家乐沉下心来,反复思考自身课题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有效实施。
实验的推进,离不开每一个实验想法的创新,每一个实验过程的细致和对每一个实验结果的分析。事非经过不知难,郑家乐回忆起刚开始装电池的经历,因各类实验问题和不熟练的手法导致实验经常失败,她开始反思自身的问题和具体的实验步骤。


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她反复斟酌每个实验过程,力求各个环节都仔细严谨、不出差错。在课程闲暇之余,她不断练习装电池,相信装到一定数量的电池,总会克服一些手法上的不足。在大量的实验摸索中,她懂得了每个细节都应认真而严谨地对待,小到对实验样品的选择、称量,大到对实验结果的考察、评估。每一个环节都应注重细节,以降低实验误差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研一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让研二的她有了更多的时间专注实验和全面分析了解自身课题。这期间,她接触到很多新的区别于课本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前,她更多的是学习分析测试方法的原理及特点,而现在要学会其使用方式并灵活运用到自身课题中。


一开始郑家乐也是亦步亦趋,但在师兄师姐和文献的助力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剥丝抽茧,虽然也有很多无用的数据,但真正的宝藏也藏匿于其中守得住本心,静下来去思考。测试方法和过程是否合理?为什么数据和理论设想的有差别?真实数据所导向的结论是什么?每当她感到千头万绪时,努力让自己静心思考,与实验数据对白,从而找到真正的宝库。


除此之外,郑家乐认为研究生和本科生阶段的实验大相径庭。本科时的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重点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结果相匹配。而在研究生阶段,使用仪器操作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分析实验数据是每一个研究生必备的能力,而如何巧妙并严谨地设计实验才是在这一阶段所需要掌握的关键要素,用逻辑性思维分析课题,才能真正展开研究。


对于科研竞赛,郑家乐一直认为这是团队性的“作战”。一开始她也是偶然参与到师姐所主持的项目中,“师姐们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学习,对科研项目的全局把控性,在赛场上沉着冷静的演讲展示,这都让我受益匪浅”,郑家乐感慨道。


正因如此,在她研二负责项目时,总会回想起研一时期和师姐们并肩作战的日子。她凝聚团队的力量,坚定信念,永不言弃,对PPT进行反复打磨并进行一次次的试讲练习,以呈现出最好的状态。她非常感谢她的指导老师,无论是对科研项目逻辑框架的梳理,还是指导她在赛场上的演讲展示,始终耐心细心,给予最大的支持及帮助。


微信图片_20210508102733.jpg▲ 郑家乐在测试电池


让增长能力成为青春搏击的力量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郑家乐曾担任学院党员之家秘书长一职,主要协助组织员处理学院党建事务,管理党员之家,包括统计党建报表、图书角活动、党课及党员发展等。有了本科时期从事与党建相关的学生工作,让她在研究生时期也能更顺手、更周到地处理各种事务,力求发挥全院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服务性。 


研二时她还担任纵向团队负责人一职,主要负责统筹安排实验室、开展团队的团日活动等。希望通过团日活动这一机会,使大家都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快乐科研的价值观念,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让研究生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此外,她还担任班级团支书一职,积极落实团委分配的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向班级同学传达上级团委的文件精神。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前进的方向。选择不同的学生工作,勇于尝试新的角色,使自身得到更好的磨练。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前进的速度。郑家乐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把握工作的主次矛盾并发挥效率最大化的优势。成长的道路上,她义无反顾,也希望可以百炼成钢。


微信图片_20210508102907.jpg ▲ 生活中的郑家乐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郑家乐深知在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挫折,但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


师长点评


国家奖学金是对具有特优表现的研究生的鼓励嘉奖,多数时候术业有专攻的学术型人才会被优先遴选,该生在科研工作中体现出了极为认真的态度和较好的能力水准,以主要成员身份夺得“互联网+”省赛金奖。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热心集体事务,是学院重要的学生干部骨干,并在学生工作中体现出了很高的个人素养。她在术业有专攻的同时,体现了当代研究生成长的重要方向:宽专交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希望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当前人才蓓蕾状态,争取绽放更炫目的色彩。 


(导师:刘育京)



同学印象


家乐的身上同时具备理科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文素养,这是非常难得的。她在科研工作上勤勤恳恳,毫无怨言,常为了做实验中午不休息,更常为了帮全组同学义务拍扫描而熬夜到凌晨。在组织工作上面,统筹安排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与同学们协调得很好,经常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促进课题组内每个成员之间友好的相处。在日常生活中,乐观开朗,充满活力,常常为身边的人着想,和家乐一起共事和生活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研究生同学:赵新月)


在我眼里师姐不仅是一个“工作狂人”,还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尽管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但是她总能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学生工作和团体竞赛项目安排得井井有条,投入时间划分得当;当团队需要她站出来的时候,她总能勇于担当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提醒着身边每个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每次跟师姐参加比赛和团体活动,她也都能高效地调动起全队的工作热情和信心。我认为师姐之所以能走在很多人前面,是因为她不仅有强烈的进取心,而且还有与她匹配地优秀的领悟力、执行力和清晰的自我认识,这也让我意识到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优秀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品质。师姐不仅是我的实验生活中的榜样,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她对科研和生活的追求,一直引导着我,使我可以不断审视提升自己。


(研究生同学:蔡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