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学术动态

第192期至真讲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讲座通知
作者:李露洁 发布日期:2021-06-23 浏览次数:3059

报告题目:无机非晶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特性

    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郭林 教授

报告时间20210625日(周五)下午1400

报告地点:朝晖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邀 请 人: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佴建威 校聘教授



image.png


报告人简介:

郭林,男,1964年生,200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校长直聘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颗粒学会理事,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教育部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博士后,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低温物理研究所“洪堡学者”。研究方向集中在纳米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调控和特性研究方面。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国际化学、材料领域重要期刊(包括:Natur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PNASAdv. Mater.)等上发表300余篇SCI论文。指导的博士生的论文2篇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1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为第一获奖人,2010年和2013年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报告内容摘要:

非晶微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催化、力学和光学特性。非晶材料的合成可控性差和非晶结构的复杂性阻碍了人们认知和建立有效的构效关系,严重制约了非晶材料研究的发展和应用。本团队发展了多种具有普适性的制备方法,例如“配位刻蚀”法,“自水解刻蚀-沉淀”法,光刻蚀法等,实现了一维、二维和三维规则形貌的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利用同步辐射XAFS谱研究了样品的局域微结构和应用过程中的局域结构变化的信息; 探讨了相关材料的催化、力学和光学等特性,提出了相关的机制,建立了科学的构效关系,推动了非晶微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