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学术动态

第195期至真讲坛——东南大学张耀教授讲座通知
作者:李露洁 发布日期:2021-07-05 浏览次数:3046

报告题目:硅基负极材料制备-结构-性能的关联探索

报 告 人:东南大学 张耀 教授

报告时间20210713日(周二)下午1400

报告地点:子良楼A220会议室

邀 请 人: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梁初 教授


image.png


报告人简介:

张耀博士主要从事储氢材料、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究。累计在Adv. Mater.,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J. Mater. Chem. A, J. Power Sources, J. Mater. Sci. & Technology., Eletrochimica Acta, J. Phys. Chem. C, Phys. Chem. Chem. Phys.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日本专利1项和中国发明专利7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863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中国科学院中日合作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等项目2项。2008年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奖排名第二,以及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首届优秀青年人才奖。2010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15年获得江苏省 “六大高峰人才”称号。受聘中国化学快报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2017-2019),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信评审专家,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Chem.Comm.等十多种国内外SCI期刊的通信评审人。


报告内容摘要:

报告人的工作主要探索了多种硅基(包括Si-CSi-CuSi-Sn等)负极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的关联机制。尝试了稻壳去碳化、Mg热还原、浸渍还原、固相反应、多孔碳包覆等几种制备方法及其组合。获得了分级多孔、纳米核壳、纳米核-黄、纳米密堆积-空间约束等多种形貌构型。测试获得了3001000mAh/g以上的循环稳定性,及较高的倍率特性。通过弹性力学分析,阐述了硅-锡颗粒密堆积,以及核-黄构型的结构稳定性,及其与循环稳定性的关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