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善故事
刘亚宁,男,中共预备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期间,担任张文魁教授课题组纵向团队负责人。曾获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创新创业奖、文体活动奖、第七届“互联网+”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三届浙江省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曾获得“三好研究生”等称号,发表一作SCI论文2篇,共同发表论文2篇,受理发明专利1项。
青春无畏 · 逐梦扬威
运动场上,如果说刘亚宁是一匹千里马,那王德明教练便是那名伯乐。在参加校运会后,王德明教练一眼就相中了刘亚宁,邀请他加入校中长跑队,从此开始了他近4年的运动队生活。
刘亚宁训练的时间固定为每天下午15:30,在那段日子里,在朝晖和屏峰校区的田径场上,你总能看到刘亚宁和队友们不惧烈日、挥汗如雨地拼搏训练。他们一圈接着一圈,不停地奔跑,将全部的激情挥洒在运动场上。“尽管很累,但这却是极致的快乐。”,刘亚宁笑着说道,“忘不了那两腿酸软、气喘吁吁、腰酸背痛,忘不了那迎风奔跑的酣畅淋漓,更忘不了的是和队友相互间的鼓劲与激励!”
队内的氛围积极向上。训练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刘亚宁也曾想过放弃,但是队友一定会说“干”,这是他们最直接的口头语,简单、纯粹、充满力量,去操场继续奔跑几圈,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 2018年校运会期间运动队在屏峰校区的合照(左五为刘亚宁)
天道酬勤,在校运会中,1500米和5000米的前几名绝对是属于长跑队的。在这几年里,刘亚宁除了校运会上为学院夺得荣誉,也经常在校外积极参加各类马拉松比赛和定向团体赛,并且总能取得好成绩。王德明教练也总是教导他们“比赛是最好的训练”,每次出去比赛,不仅收获了荣誉,更收获了和队友的深厚友情。浙江省第十五届大学生运动会在杭州师范大学举办,在强者如云的赛场上,刘亚宁斩获了1500米男子甲组第六名和5000米男子甲组第八名的佳绩。
如今,刘亚宁依然保持着每天跑步的习惯,他说:“非常感谢王德明教练、雷辉、宋瑞达、李锋和其它队友。在运动队度过的日子不仅磨炼了我的意志,健康了我的体魄,更让我有了一段珍贵的记忆。”
▲ 运动会上的刘亚宁
科研为伍 · 知行合一
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思考。
研究生期间,刘亚宁将更多时间花在了科研之中。科研是一种修行,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品味到甘甜。刘亚宁一直还记得自己的各种科研“第一次”,第一次拍扫描电子显微镜,第一次用手套箱装电池,第一次上架电池等等。因为用的仪器设备都比较贵重,出了差错将会影响实验室其他同学做实验,所以第一次的刘亚宁多少都会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对科研实践的兴奋,既简单又纯粹。
真正的科研没有“下班”,没有不熬夜的科研。有些实验需要多组反复进行,时间较长,一没注意,天就黑了,刘亚宁也因此渐渐习惯于晚上实验。夜晚清净,实验设备无需等待,很好地提升了刘亚宁的实验效率。
▲ 刘亚宁在电池测试架前
实验也需要注重细节,全盘考虑。也许一次就能做出来,也许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导致前功尽弃,重头再来。当初着手做锂电池课题时,也总是会冒出各类奇奇怪怪的小问题。为此,刘亚宁一直在不停地寻找问题和尝试解决,经过数个日日夜夜,最终将电化学数据成功实验出来。之后便是整理数据逻辑、增补验证性和支撑性数据,进行论文的写作。这些后续工作依然有不小的工作量,但当课题成果达到预期效果时,一切也皆坦然。
在科研路上,不仅有夏阳老师作为向导,还有师兄师姐以及“战友们”的携手同行。闲暇之余,大家会相互讲讲各自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探讨项目解决方案,其乐融融。
百舸争流 · 勇进者胜
为了使所研究的项目能够与实践活动更好地衔接,刘亚宁也积极参与各种科技类竞赛和创新创业类大赛。刘亚宁所参加的第一个科技竞赛便是浙江工业大学第三届“晶通杯”新材料创新创意设计大赛。此次比赛,各参赛团队实力均不容小觑,刘亚宁自然也不敢大意,项目申请书和路演PPT在夏阳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多次,直到没有任何漏洞为止。
▲ 第三届浙江省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中路演现场
赛前的几十次演练也发挥了成效,在台上,刘亚宁举止从容,对答如流,成功拿到了一等奖并进军省赛。省赛在中国计量大学进行,全新的环境让刘亚宁感到紧张的同时又有些许期待。凭借项目的高含金量和自己沉着稳重的发挥,意外却又不出意料地斩获省赛一等奖。赛后,刘亚宁感谢道:‘“夏阳老师总是教导我‘要么不去做,要做就做最好’,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
由于之前打下的项目基础,经创业学院挖掘,刘亚宁拉上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决定共同参加第七届“互联网+”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类大赛与科技类竞赛有所不同,必须要有非常清晰的商业逻辑和项目亮点。为此,刘亚宁在前期的项目准备阶段就花了足足3个月。学院也是大力支持项目,邀请专家多次进行培训和指导,其中也不乏“刮骨疗伤”式的修改。
▲ 刘亚宁参加防艾主题定向赛
努力总会有收获。刘亚宁在校赛中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得到了金奖,挺进省赛。但省赛的竞争可以用“残酷”形容,在项目初选就刷掉了大批团队,只留下少量项目进行线上路演答辩。尽管刘亚宁和他的团队进入了答辩环节,但压力也是激增。在答辩前夕,恰好赶上校区搬迁,刘亚宁白天忙活搬迁,晚上加班加点继续完善PPT,咬牙坚持过了数个深夜。最晚一次,刘亚宁一直和伙伴们工作至凌晨四点才准备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亚宁如愿以偿在主赛道获得了省赛金奖,一切付出也皆甘甜。
师长点评
刘亚宁是一位积极向上、为人和善、品学兼优的同学。在思想上,他始终保持先进性,友爱同学,尊敬师长,乐于为大家服务,能够积极主动承担、组织和协调各项活动。在学习上,他刻苦钻研,敢于挑战高难度课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积极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不仅锻炼了科技创新能力,还提高了团队领导能力。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希望他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戒骄戒躁,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
导师:夏阳
同学印象
都说理工男是“钢铁直男”,尤其是高学历的理工男,但刘亚宁师兄恰恰相反,他可以说是个“小暖男”,平日里总会带着平易近人的笑脸。师兄在我们这些师弟面前的时候总是透露着一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常和我们谈笑风生。大家在一片风趣诙谐、偶掺八卦的谈话氛围中,相处融洽。师兄也有着严肃的一面,面对我们科研上出现的错误就会收起平日的笑脸,但我们都知道,这是对科研的认真严谨。不但如此,师兄也非常关心我们的实验进度,时不时也会在他擅长的领域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师兄有着极其优秀的想象力、决策力和执行力,能办事能成事,是实验室师弟师妹们学习的标杆!
研究生同学:王启跃
在我的印象里,刘亚宁完美地具备了理科生该有的品质,坚韧敏达、见微知著,常常能从别人忽略的细节中给出自己的看法,对学术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实验之余,刘亚宁担任纵向团队负责人,协助老师们管理日常事务。正如金庸先生所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具有极强的责任感,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将实验室琐事管理得井然有序,是老师们心中的好学生,师弟师妹心中的好师兄,真正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研究生同学: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