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至善故事

榜样材子计划|邵雯沁:素心向学勤耕处,且喜流年韵自悠
作者:黄银刚 发布日期:2024-12-21 浏览次数:111



邵雯沁


1.png

女,汉族,2000年2月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共预备党员,2022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获2023-2024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学术创新奖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若干篇。





破土而出,向阳而生


邵雯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安静内向,认识久了就会发现她热心可爱的一面。有同学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她会主动帮忙讲解,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让人倍感温暖。


研究生刚入学时,她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时刻以共产党员的要求鞭策自己,积极参加党支部活动,团结同学,在一年半之后顺利成为预备党员。


在学习生活中,她十分注重与同学们的合作与互助。她常常与同门师兄弟姐妹们交流实验心得,在组会上倾听同门的汇报,时常提出问题并给予实操意见。在团队项目中主动承担重任,凭借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推动项目顺利进展。


在研究生期间,她不仅有丰富的科研项目经历、参与学术会议的经历,还肩负起大型会议的组织协调工作。22年8月辅助老师和师兄师姐在德清举办高分子材料绿色循环应用高研班;在23年9月负责之江同心-医工交叉论坛的联系工作和与会务的对接工作;在23年11月协助老师组织成立三门县橡塑专家团,赴台州市三门县开展帮扶活动,活动期间,她负责与专家团老师、当地科协组织、当地橡胶塑料相关企业联系对接,帮扶培训课与专家调研活动完满完成。在组织活动的经历中,她深刻体会到了沟通协调的重要性。


每一个环节都像是精密仪器中的齿轮,任何一处的卡顿都可能影响整个活动的运转。在三门县橡塑专家团帮扶活动里,她更是成为了沟通各方的桥梁。与专家团队老师沟通时,她认真记录老师们的专业意见和培训计划;和当地科协组织交流时,她详细了解当地企业的需求和现状。


在专家调研活动中,她合理安排行程,让专家们能深入了解企业生产中的问题。这些经历让她从一个略显青涩的组织者,成长为一个能在复杂环境中灵活应对、保障活动圆满成功的核心人物,也为她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尽管科研任务繁重,她依然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她深知作为一名研究生,不仅要有学术上的成就,更要有社会责任感。参与莫干山德清半程马拉松志愿活动、环境分会爱心豆浆志愿活动、环境分会鸳鸯守护岗志愿活动等活动,在校期间做志愿者活动超过150工时。


在莫干山德清半程马拉松志愿活动中,她的热情服务为参赛者带来了良好的体验,也让自己感受到了运动的魅力和奉献的快乐。她通过做志愿可以提升了自我价值感,充实了课余生活,同时还能增强社交能力,并且在大型活动中学习活动组织、人员引导等技能。

2.png

▲(左一为邵雯沁)在社区做志愿者





一路耕耘,砥砺前行


科研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邵雯沁于21年12月初入课题组,当时还是工大的本科生。由于没有PPT汇报的经验,而且不善于总结归纳,第一次开题汇报时,她看到了自己与同届学生和师兄师姐间的巨大差距。


之后的每次汇报她都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认真梳理提纲和逻辑顺序,确保每个观点都有扎实的依据,还向有经验的师兄师姐请教如何让PPT更具逻辑性,如何突出重点。


在导师的建议下,撰写讲稿后自己对着手机录像,然后根据录像复盘讲述的表现。在之后两年中,在多次的汇报中汲取经验,现在她已经不惧怕在人前汇报,讲述逐渐自然流利了起来。


她明白没有什么技巧是天生就会的,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在为成功添砖加瓦。她的努力如同涓涓细流,在时间的长河中汇聚成川,冲破了曾经阻挡她的障碍。


如今,汇报对于她而言不再是令人恐惧的挑战,而是一个与老师和同门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只要肯下功夫,不断重复练习、改进,就能在自己原本不擅长的领域里绽放光彩,因为熟能生巧是永恒不变的成长法则,能将笨拙化为娴熟,将畏惧转为自信。

3.png

▲在课题组组会上作工作汇报




在科研之余,她主张劳逸结合,注重养生和锻炼。平时爱好泡茶、看书,周末常约上朋友一起爬山骑行。泡茶让她能在繁忙中静下心来,读书则丰富了她的知识和内涵,而爬山骑行使她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她还积极参与学院文艺活动,在学院迎新活动及荣耀大材颁奖礼上参与了歌舞表演。她怀着质朴之心努力学习、辛勤耕耘,内心充实,安然地享受悠悠岁月,在平凡中品得快乐滋味。





着眼当下,静待花开


当前这个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也是仓促的,人人都渴望一夜成功,追求速成之发。但涓滴汇不成沧海,独木生不出丛林,李曙光院士亦曾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诚哉斯言,成功不必趁早,积淀静待花期。花期象征着个人成长发展的最佳时机,是在充分准备和积累后的绽放时刻。


从小我们耳边就充斥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催促,“赶鸭子上架”式的成长更是让我们身心俱疲。幼嫩的花骨朵被早早地注射了生长激素,逼迫得皱缩的花瓣无力地展开。即便是青春洋溢的大学校园中,人人眼中也尽是虚浮的燥气,这种对成功的迫切渴求所带来的焦虑,根本源于缺乏坚实的基础,任何成功的取得都离不开一点一滴的积累和脚踏实地的踏实。


在普遍焦虑的大环境下,有人却能独善其身,邵雯沁就是其中之一,她的经验是将焦虑的事项逐一列出,按优先级排序,合理规划每件事的时间节点,确保每项任务得以有效执行。


实际上,行动是缓解心理焦虑的最佳良药。就像面对堆积如山的文献资料,如果只是焦虑地看着,压力会越来越大,但当开始逐篇阅读整理时,焦虑感会逐渐减轻。跟随内心的指引,理清思路,在完成任务后及时给予自我积极的反馈,以学为乐,乐在其中,从容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在科研探索的征程中,她展现出无畏的勇气与坚韧。面对实验中的重重困难,如材料合成的多次失败、性能测试数据的不理想,她从未轻言放弃。反而将这些挫折视为成长的阶梯,深入分析每一次失败的原因,不断调整实验方案。


凭借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她在阻燃电磁屏蔽复合材料方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功制备了一种兼顾阻燃及电磁屏蔽功能的高性能复合薄膜,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优秀期刊上,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这一高性能复合薄膜有望在电子设备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

4.png

▲(左一为邵雯沁)本科生毕业典礼与学院院长王旭合影




通过相关科研工作的磨练,她掌握了更多提炼知识的方法,也对未来的规划更为明晰了。学海漫漫,她笃行不倦,致力于提升专业素养,饯行知行合一。她常常以身作则,鼓励师弟师妹们勇于尝试,通过实践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她常说“别怕犯错,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成长,就像我在科研中经历的那些失败,都是宝贵的财富”。相信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花期,在选定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潜心静候时机至,烂漫花期必自来。


在未来的科研航程中,邵雯沁将继续扬起理想的风帆,驾驶着装满知识与勇气的航船,向着材料科学的无尽深海奋勇进发,相信她定能继续创造辉煌,为材料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师长点评


邵雯沁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在专业课程方面,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认真学习了核心课程;在科研实践中,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对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平时勤恳踏实,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参与了多项课题的研究,理论知识得到了丰富,实践水平得到了提高。希望她能继续深入自己的研究领域,在科研之路上不断探索。

导师:马猛




同学印象


如果用两个词语形容她,那我觉得热心、奉献最为合适。刚入学时,作为工大的“老生”她主动询问我们的需求,解决我们的问题,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校园,进入研究生生活。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多次负责课题组与学会的活动。在科研之余,组织同学们参与集体活动,参加学术交流,让我们的科研生活松弛有度,工作更有效率。

研究生同学:张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