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真人物
徐立新,男,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平湖新材料研究院院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4年6月毕业于我校原轻工系塑料工程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在浙江大学高分子系获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Laurentian大学访问、博士后研究。从事功能性超支化聚合物合成、石墨烯制备及相关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发表研究论文4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曾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校十佳青年讲课教师、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校健行学院优秀荣誉生导师和校优秀教师等荣誉。
最初的抉择:从实验室管理工作起步

谈起当初的选择,徐立新觉得这与他大学期间所读的大量科学家传记分不开,“我读大学的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
先辈们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质朴赤诚的家国情怀,深深吸引和影响着他。

结缘超支化聚乙烯:一个坚持了近十年的研究方向

对于研究进展,其实并没有一帆风顺,徐立新谈到,“课题所涉及的钯催化剂怕水、氧和酸,需要非常细致的实验技术,自己当初也遇到不少困难。因为课题压力大,我在加拿大累计近三年访学期间,附近的著名景点--尼亚加拉瀑布一次也没去过,现在想来也有点遗憾。”
在国外访学遇到困难的时候,徐立新也有过犹豫和彷徨,但他从不放弃,“我始终咬牙坚持,一点一点靠着自己走了出来。”这种“啃硬骨头”的坚持更是延续在徐立新之后的科研之中。
在完成访学之后,徐立新回国就继续开展研究,他说,“回国后,我在自己实验室,几乎白手起家,组织学生搭建了自己的合成反应装置,经过摸索,已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研究体系和特色,并组建了相对独立的课题组,在该领域已有10年的研究积累,先后获3个国家基金、3个省基金资助,同时与相关企业正在开展产业化应用研究。”
“在材料的世界中进行探索,失败是经常有的,科研之路没有捷径,唯有坚持而已。”徐立新谈到对科研的理解。
而在一路发展的过程中,坚定不移的意志、严谨踏实的态度是徐立新不断前进的法宝。
▲徐立新所制备的石墨烯材料
从新昌到平湖:未曾停歇的产学研合作探索实践
▲正在走访合作企业的徐立新(右四)
三尺讲台:最神圣的工作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