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件系统
  • 至真人物

【大材之光•第13期 】郑精武:十四年奉献与坚守,甘做乡村振兴的“勤务员”
作者:周广成 发布日期:2019-12-31 浏览次数:3759

编者按


2019年3月,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启动“桃李育材”教职工先进事迹采编工作,组织在校大学生为全院每一位教职工撰写教书育人、管理服务的生动故事,以此践行“全员自觉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弘扬“大材至真、大器至善”院训,号召全体教职工不忘从教初心、感受家校暖心、坚定发展信心、牢记育人恒心,在各自岗位上事必尽善、追求极致、争创一流。


同时,通过这项活动,教育和引导全院学生坚定信念、见贤思齐、提高抱负,为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而逐梦不止、奋斗不歇。


正值学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本号正式推出大材之光人物专栏,倾情讲述浙工大材料人的大学使命、育人情怀、奋斗精神与一流担当,去细细品味和捕捉每一位材料人身心世界里的五彩光芒!


今天推出第十三期——郑精武老师。



郑精武,男,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磁电功能材料;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材料电化学。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等项目,发表SCI收录的论文三十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十多项。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一次。获2009年、2016-2017年度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12、2016年荣获青田县十佳优秀科技特派员;2009年获青田县农业丰收奖三等奖;2016年获浙江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荣获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和浙江省万名好党员,2018年荣获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15周年来“浙江省成绩突出科技特派员”。


扎根地方,服务青田乡村振兴



在美丽的丽水青田,有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浙工大人的身影,他在青田度过了十四载春秋寒暑,他把服务社会的责任扛在肩上,他在青田乡镇一呆就是整整14年。他就是浙江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郑精武。


2005年,就在女儿刚出生三个月的时候,郑精武便服从组织的安排,克服身体的不适和交通的不便,毅然奔赴小舟山乡,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

 dd93bc264f2b7e086f6ba366f3c5175.jpg

▲第一次到青田小舟山乡的郑精武(左一)


郑精武谈到这十四年在青田的感受时说:“做为工科专业背景的我,能在农村坚持十四年的农业科技扶贫工作,回想历程,我自己都觉得犹如在梦中一般。”


也正是这14年的挂职经历,让郑精武与青田这座城市以及小舟山乡的工作人员、农民相识相知相熟,并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郑精武谈到,“每年省科技特派员换届,当地农民的感谢和每届乡政府领导给我单位领导打的要求我留任的电话,是我这些年来工作收获的最大幸福!


14年来,郑精武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以实际行动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他共完成各类农业项目18项。从首创信息化扶贫,建立特色农产品交易平台,到首创助学扶贫,推广多模式生态田鱼养殖技术、稻鱼共生有机稻高效载培技术以及根据当地特色发展“景观农业、休闲农业”……


郑精武从一名工科技术人员成长为合格的农技员,而小舟山乡也从默默无闻的田鱼村发展为国家农业部认可的“中国美丽田园”村。


帮助企业家解决技术问题.jpg

▲正在帮助企业家解决技术问题的郑精武(左四)


2008-2010年,他推广多模式生态田鱼养殖技术、稻田养鱼套种茭白技术和稻鱼共生有机稻高效载培技术,使得小舟山乡的田鱼在丽水、温州一带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011年开始,他围饶小舟山乡梯田风光发展景观开发“小舟山乡创意休闲农业开发”和“小舟山乡梯田创意农业开发”等项目;还有特种野猪养殖、田鱼苗培育等农户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郑精武谈到这些项目说到,“我想做的事情,不是单独关于青田或者杭州的,而是想不仅将城里宽阔的世界带到山乡,更将山区的田鱼文化植根于大城市杭州”。


这就不得不提其中最成功的项目之一---小舟山乡梯田景观项目,这是根据当地发展实际来创新的观光农业。


郑精武也是提出在欠发达地区发展景观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技特派员之一,并不断付诸于探索实践。

4.jpg
4 (2).jpg
 

▲小舟山乡梯田景观


多年来,项目围绕小舟山村250亩梯田为背景,实现“季季有彩”的景观休闲农业开发项目,先后开展“创意无公害绿色水稻”设计和种植、“创意小麦油菜花套种”设计和种植、“鲜花长廊”设计和种植以及“反季节观赏兼食用型向日葵的载培”,还有通过完善观光线路的道路硬化、人性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农业休闲观光区开发,同时通过规范农家乐餐饮服务来引导小舟山乡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发展。


这不仅使小舟山乡结合梯田风光的创意油菜花景观在全国传播,而且郑精武所服务的小舟山乡也从默默无闻的田鱼村发展为国家农业部认可的“中国美丽田园”村,成为丽水市著名的生态旅游乡镇。


近几年,每年有超过10万人次的旅游大军到小舟山乡观光旅游,给小舟山乡农民在农家乐、农特产品销售、就业等方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高峰期一天就可带动全乡旅游相关收入40余万元,实现了小舟山乡农民从“种田地”到“卖风景”的巨大转变。


瞄定创新,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作为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科技特派员,如何发挥工科专业背景,承担起青田县工业的“科技扶贫”工作,这同样是郑精武一直在思考并努力去探索的。


叶腊石和休闲椅这两个青田有着重要地位的产业正是重要的突破口。郑精武通过技术支持龙头企业作示范技术创新,从而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


叶腊石是青田的重要产业,但青田叶腊石铁含量高、白度低,导致应用附加值低。


10c19f179847f092d231b0bf13c9003.jpg

▲正在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郑精武(右一)


郑精武在功能材料研究所同事盛嘉伟教授的支持下,帮助当地企业开展“叶腊石粉体的增白改性研究及作为填料的应用推广”项目研发,通过叶腊石粉体增白技术开发和表面改性技术开发以及增白改性叶腊石粉体作为填料领域应用技术开发,开发出玻纤级叶腊石微粉和超白叶腊石微粉产品。


从现实效益来看,多年来合作企业累计已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而更重要的是,项目的成功实施提升了青田县叶蜡石加工业的技术水平,改变目前青田叶腊石资源消耗快和附加值低的被动局面,更是带动当地的科技创新热


另一个产业则是休闲椅产业。青田县祯埠乡小群村是全国休闲椅产业集散地之一,几乎家家户户的生计都与该产业相关。但劳动力密集、产品质量低、品种单一等问题制约了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郑精武以技术支持当地企业开展环保型无酸除锈技术研发和装配流水线技术开发,通过建立环保和流配流水示范生产线,解决了该村休闲椅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佳、利润薄等关键问题,实现企业外贸订单突破性增长。


5、现场解决技术问题2.jpg


▲下企业已成为郑精武(右一)的日常


同时,郑精武帮助企业加强知识专权的保护,帮助申请专利9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这项技术成功实施对整个休闲椅行业发挥了显著的示范作用。


郑精武还牵线搭桥,促进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党建、产学研等全方位的合作。


多年来他每年平均走访企业20多家,通过博士教授团暑假调研、企业组团到高校交流、专家-企业有针对性地面谈等方式,年均组织20余次浙江工业大学教师与企业投资方开展技术对接活动。在此基础上,他还挖掘企业的技术难题,结合国家、浙江省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政策需要,提炼当前青田工业所需解决的技术创新问题。


8、郑精武老师和同事一起走访青田.jpg

▲和同事一起在丽水青田考察调研的郑精武(左三)


在他的努力下,青田县的鞋制品、矿资源、泵阀、石雕设计、茶油深加工等支柱产业累计二十余家企业与浙江工业大学的相关课题组先后进行合作洽谈。有的课题组为企业提供发展咨询,有些则直接签订技术合作开发协议,这都有力推动青田县工业的整体技术升级。


在他的直接推动下,截止目前,校地合作合同金额达到了1300多万元,尤其是大力促进起步(中国)有限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就传统制造产业工业机器人智能装配线设计及集成技术的合作,不仅实现了青田县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零的突破,更是对青田鞋制品产业的转型升级产生了引领作用。


就在2019年10月份,在郑精武的联系下,青田县祯埠镇机关党支部与浙工大功能材料研究所教工党支部组建为“党建共同体”,为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日常联络,建立校地互帮互助机制等开展探索,通过党务联建、科研联攻、活动联办、榜样联动、品牌联创等方式,扎实推进高校智力走基层,推动双方共同更好发展。


9、郑精武老师和同事一起参加“党建共同体”签约仪式1.jpg

▲“党建共同体”签约仪式上的郑精武(左五)


郑精武同时还帮助企业引进和推荐高端人才,成功推荐浙江工业大学三位博士教师分别到起步(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绿水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汉特姆阀门有限公司作企业博士后,帮助企业完成博士后工作站建设。


郑精武的同事这样评价他,“十几年如一日,他踏踏实实做工作、真心实意为地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送到基层去,为地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14年的坚守,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14载的科研,他与时俱进产学结合。郑精武早已把自己融入到了青田的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科技特派员的初心和使命!


致力育人,关注学生每件小事


虽然郑精武作为科技特派员坚守在扶贫第一线已有十四年,一直为青田的发展奔波劳碌,但郑精武一直认为,自己的第一身份始终是一名大学老师。


就工作来说,科技特派员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兼职,可能时间比较久、工作也比较多,所以大家一看到我就有一个内在的印象,但其实,这只是我作为大学老师提供社会服务的一部分,事实上,教书育人是我的第一工作和职责,这其中还包含了科研、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等等”,郑精武谈到。


郑精武(中间)和学生在一起.jpg

▲郑精武(中)和学生在一起


在科研上,郑精武研究集中于绿色表面处理技术和高性能磁性材料开发。

他成功开发了无氰镀铜集成技术,说到“为什么要致力于无氰镀铜的开发”,郑精武介绍,“大家都知道,氰化物是有毒物质,而且为剧毒。随着大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原来用氰化来镀铜的工艺技术就有很大的弊端。因此,无氰镀铜是将生产过程中电解液的氰化物用其他体系的电解液替代,主要是可以消除氰化镀铜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生产”。

目前,无氰镀铜已采用取得较好的产业化成果,与金华某公司合作开发国内最大生产规模的无氰无重金属离子排放的铜包铝导电复合材料的成套生产技术和装备,产品生产规模达到5000吨/年,年产值达到1亿元。
640.webp.jpg
▲郑精武(后排右三)作为海声塑磁项目指导老师和团队在大赛现场合影
郑精武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高性能磁性材料,它主要包括复合塑磁和全金属钐铁氮磁体的开发。

郑精武和功能材料研究所同事车声雷教授一起指导博士,致力于钐铁氮材料的研究。该项研究成果不仅成功走向产业化,而且以该研究为基础的海声塑磁项目于今年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金奖的成绩,实现了学校主赛道金奖零的突破。


在教学上,郑精武努力钻研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上课前每次都会准备很多实践相关的案例来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实验和原理。


因此郑精武的课一直受到同学们好评,大家都说郑老师的课干货满满,十分容易理解和消化。


与此同时,郑精武还作为导师,指导研究生开展实验和论文写作。对于研究生,郑精武认为平时要做到三个“多”:多动手、多思考和多阅读


641.webp.jpg

▲正在企业带学生试产的郑精武(右一)


“首先是要多动手,实验是我们开展研究的重要基础。我们只有不断增强动手的能力去解决问题,我们才可以不断往前走”,郑精武说到。


在实验室,不管是谁遇到任何问题,郑精武总是很细心的与同学们讨论实验,很多时候会直接上手给同学们演示。


为了帮助刚进实验室的学生尽快进入状态,郑精武会以陪学生一起下企业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尽快了解生产和实验。在看到相关实地的生产后,学生们的很多疑惑都会迎刃而解。


2郑精武老师所在团队.jpg

▲郑精武(前排左五)和团队老师一起参加学术会议


“其次是要多思考,研究生和本科最大的不同就是要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郑精武谈到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的区别时说到。


“同时还要多阅读,文献和著作都是开展研究的重要养分,很多新思路都是从文献里面获得的”,郑精武鼓励大家要多阅读。


郑精武还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将自己的实验用PPT和语言全面准确展示和表达


7(备选)、郑精武(二排左三)所在团队合影.jpg

▲郑精武(二排左三)所在团队合影


记得第一次开组会时,学生的PPT做得不好而且表达不清晰,郑精武非常耐心地跟学生讲解如何制作组会PPT,如何让自己的实验内容在PPT上展示出来,做到内容充实而又一目了然。


不管是科研、教学还是社会服务,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也正是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郑精武对学生的每件事情都从不含糊,关心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并全力以赴,毫无保留。